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2|回复: 6

孙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 17: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军军长。在美国留学,仁安羌一战赢得了国际声誉,营救英军并和美军并肩作战,打通中缅公路中声誉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荣获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被视为国军中相当另类的鹰派,孙立人将军不但军事才能极高,而且重视教育。另外当代有同名画家。

信仰: 儒家学说

主要成就:

仁安羌大捷
于邦大捷
胡康谷地战役
打通中印公路
歼灭日军近万人

军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生平简介

1923清华学校毕业 ,同年赴美留学,入普度大学学土木工程。1925年取得工程学士位毕业。即申请得入校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I),1927年以文学士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在蕰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榴弹所伤,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取得仁安羌大捷,这是盟军在第一次入缅战争中的唯一一次胜利。1943年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在两次入缅作战中,孙将军指挥得当,歼灭日军三万三千余人,是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之一。

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国民革命军新一军进驻中国东北,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林彪部队发生激战,进而取得四平、长春,逼近时中共东北局所在之哈尔滨。一直追击至松花江以北。德惠之战以后因与国民党内其他将领如杜聿明等不睦,于1947年8月为蒋中正所调离东北。一年之后,他曾指挥的新38师,在长春被缴械。

国民党集团迁台前,孙立人已赴台湾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后,1950年4月,孙晋升陆军总司令,致力于国军的现代化事业。然而由于孙将军是少数受美国军事教育,又无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将领,1950年初若干美国已经解密文电显示,美国驻台北武官确曾建议美方要求蒋介石离开台湾,另由亲美人士继起领导。此外麦克阿瑟曾会见访日的孙立人,也多所慰勉。孙可能因此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中正对孙疑虑重重。但迁台初期“国民政府”为争美援,仍重用孙将军以取信美国。

1955年8月20日,蒋介石以“纵容”部属郭廷亮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事后,总统府组成了以陈诚为主任的9人调查委员会,查处此事。孙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3月才解除长达33年的监护。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同年3月,台湾地区“国防部部长”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

1998年应孙立人旧部与家属奔走要求,“监察院”对“孙案”重开调查。2001年1月8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领公款六十万台币充作孙案专门研究经费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泫源教授,“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件,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文件,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

台湾当局给孙立人“平反”,这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事实上民进党处心积虑用张学良、孙立人这些几十年前的旧案来丑化国民党,这是历史研究为政党斗争服务的新鲜一例。[2]据杨树人《我为胡适之先生服务的回忆》(载《回忆胡适之先生文集》第二集,纽约天外出版社1997年版,此文写于1996年)中所说,根据解密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卿鲁克斯(Dean Rusk)的旧档案,孙立人却曾被游说过,并在韩战行将爆发时,“孙氏自动向美国当时助理国务卿鲁氏提议,在韩战爆发后,他立即兵变除去蒋总统。鲁氏则以美国利益为前提,认为美国如果要一面应付韩战,一面又要处理混乱的台湾政局,殊有不便,嘱孙氏冷静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经历

  孙立人是中国早期的体育明星。当时的清华学堂十分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孙立人在校风熏陶下,热衷于各项体育运动,并当选清华篮球、足球、排球、手球、棒球的队长,可见其体育天赋非同一般,甚至孙立人因为球场上的严重运动伤害而休学一年。 在众多项目中孙立人最擅长的是篮球。1920年他任清华篮球队长,率队击败当时称霸京津篮坛的北京高等师范学院,获得华北大学联赛冠军。次年入选中国男篮代表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身高1米85的孙立人当时担任球队的主力后卫。 孙立人在清华期间,1921年作为中国国家篮球队先发阵容,参加在上海举行之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当时只有菲律宾、中国、日本三国参加,东道主中国队经过激战,以30-27击败菲律宾,又以32-28击败日本,获得本届运动会篮球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大赛中第一次获得的篮球冠军。

  1923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预科毕业,同年赴美留学,孙原欲学军事,但其父对当时北洋军阀甚为反感,反对孙学军事。故孙选入普渡大学学土木工程。因其预科已习工程基础科目多门,故入三年级。1925年取得工程学士位毕业。即申请得入弗吉尼亚军校,斯时其父鞭长莫及,亦无可奈何。孙因已有学士位,故直入军校三年级习文史,1927年以文学士毕业,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即今国立政治大学),任中尉军训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1932年“一·二八”抗战的时候税警总团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战,战功卓著。这期间税警总团扩充至4个分团,孙立人也是在这段时间才调到税警总团的,先任总团特科兵团团长,但很快特科兵团撤改扩充为总团的第4分团,孙即任第4分团团长。此间孙在训练上下了很大功夫,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1933年税警总团一部入赣“剿共”,主要担负护路与构筑碉堡的任务,孙立人部也在其中,传说红军没在他们身上占到便宜。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9月税警总团开拔奔赴淞沪会战前线。税警总团驻守蕰藻浜(吴淞江北支流),后因侧翼被优势日军突破,被迫退守苏州河(吴淞江南支流)南岸。成功阻击日军橡皮艇七次渡河。之后孙立人在苏州河周家宅一线血战中被日军火炮炮击成重伤,全身中弹片十三处,昏迷三天。

  11月5日日军从杭州湾登陆,企图包抄国军。蒋委员长不得不下令全线撤退,税警总团在梯次撤退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素质,基本保留了建制。由于战时税警总团已划归第8军,因此1938年2月被正式改编为陆军陆军第8军第40师。与此同时,孙立人从香港伤愈归队,在武汉找到财政部长孔祥熙。鉴于原税警总团已在淞沪会战中损耗殆尽,财政部有意重组直辖缉私武装,孙立人即成了重组的最佳人选。孙立人自留美回国以后一直很得财政部的器重,却对中央陆军颇为不以为然,有此良机自然马上辞去第8军为他保留的“高参”职务,立即赴往长沙,利用清华内迁后的旧校址招兵买马,重组财政部拟名的“缉私总队”。8月武汉失守,尚在组建中的缉私总队内迁贵州都匀, 在老税警总团的感召下,很多“老”人纷纷回归,孙立人很快组建了一支4个团的队伍。不久扩充到6个团。缉私总队按照陆军标准训练和列装,很快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但蒋介石不允许有独立于他的武装存在,即使是他舅子也不行,1941年12月,缉私总队被改编,孙立人被迫交出3个团给戴笠,缉私总队2、3、4团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38师,孙立人也由军级的缉私总队长降为只管3个团的师长,编入第66军序列,赴缅参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中印缅作战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英军指挥官哈罗德·亚厉山大上将为掩护撤退,要求中国军队离开自己的防线去掩护英军的侧翼,第5军指挥官杜聿明认为英军当面敌情并不严重,不愿为了掩护英军而乱了自己的阵脚。1942年4月9日,日军33师团兵分三路,开始仁安羌作战,此处本不是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范围。在这次交战中,英缅第1师、英印第17师和装甲第7旅进行了一定的抵抗,英印第17师甚至在12日凌晨发动了一次成功的逆袭,包围并击溃了日军原田部队两个大队。但是由于整个英军的消极战略,英军在日军的穿插和侧击下溃不成军,只得仰仗远胜于日军的机动能力,“悠然北撤”。4月17日,日军作间部队(主力为步兵214联队,山炮兵第3大队)兵分两路,突袭至仁安羌,切断了南北公路和宾河北渡口,堵死了向北撤退中的英缅第1师和第7装甲旅1营的退路,并利用仁安羌附近之有利地形构筑工事。英军空有火力和人员优势,却不敢北夺宾河大桥,反而退入仁安羌固守,向中国军队求援。远征军司令罗卓英架不住史迪威的威胁,让防护后路的新38师星夜驰援。此前的4月16日,新38师113团在副师长齐学启率领下到达宾河北岸仁安羌北部,准备增援。17日临晨,112团也续派开拔。113团刘放吾团长16日下午四时率部赶到乔克柏当。英缅甸军司令史莱姆将军17日会晤孙立人,商定113团乘汽车至平墙河地区会同安提司准将的战车,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哩公路两侧之敌。17日黄昏时分,刘团长指挥113团将日军外围部队(高延大队)击溃抵近平墙河北岸,高延大队不支,留下第9中队防守平墙河北岸渡口,奉作间命令将主力撤入平墙河南岸入列归日军第3山炮大队长中井正指挥固守仁安羌镇区。18日拂晓,113团在英军轻战车和火炮配合下,强攻宾河北岸日军,占领渡口及桥头,但被南岸日军所阻。于此同时,撤退下来的英印第13旅在市区东北角尝试突围,但因为地形限制无法展开兵力,加之连日行军人马极度困乏,部队缺水弹药也快消耗殆尽,在日军强力阻击下不得不放弃突围被阻截在油田区。18日黄昏,日军一个大队的援兵由工兵联队从马圭沿伊江由水路输送北上,赶到了仁安羌增援作间部队,至此日军214联队三个步兵大队齐聚仁安羌,围困英军兵力得到增强。18日夜,新38师113团从右翼涉水南渡展开。19日拂晓,在英军炮火的全力配合下,113团3营奋勇冲杀。113团第一、二营攻下白塔山日军炮兵阵地,进而全团三营兵力进攻501高地。期间501高地三失三得,三营营长张琦在战斗中不幸牺牲。至下午2时攻占501高地,击溃日军整编第214联队。随后1营和、2营与英军战车协同,肃清仁安羌市内日军。5时许,日军被迫撤退到南部5公里外。至此,仁安羌之围告解。

  这次作战新38师113团以800多人击败日军4300余人,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立刻成为英美新闻报道的焦点。史迪威大感满意,而将新三八师留在依洛瓦底江沿岸的西线。当时由于这一战绩替远征军在盟军中捞足了面子,蒋中正颁发四等云麾勋章表彰孙立人的战绩。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1年后颁发)。而罗卓英为了填补新三八师西移而产生的空位,下令六六军调遣新二八师从腊戍到曼德勒接防,这就造成远征军作战主力西调,与东部战线空虚的危机。东部战线是远征军与中国云南连接的生命线,日军发现远征军这个致命的战略缺口,第56师团趁虚深远迂回突袭腊戍,孙立人所属的66军另外两个师战力不佳,全军溃败,使远征军陷入绝境,当然这只是后话了。

  仁安羌战后,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让新三十八师掩护英联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对英国人的欺骗和不忠感到不满,拒绝了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孙立人则认为野人山不可行,当机立断撤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军被杜聿明率领北上的大部队所吸引,新三十八师在撤退途中比较顺利的打垮日军的阻击,撤至印度后还剩3000 余人,保持了近半兵力(《中国入缅军参谋团团长林蔚缅甸战役作战经过及失败原因与各部优劣评判报告书, 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3 辑第41 册,7143 —100。》)。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军因遭到日军阻击和追击,丧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时机,半数葬送在野人山中,孙将军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师搜寻并救出部分友军转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英驻印边防军要求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拒绝解除武装。恰巧,为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联军第一师师长正于当地医院疗伤,闻知孙立人部的情况后,即前往调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1-11 17:08 编辑

第二次中印缅作战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蓝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史迪威曾一度想解除所有团以上中国军官的指挥权而代以美国军官,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一致反对,史迪威于是改成在团一级设立美国顾问,实行双重领导。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于邦大捷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进攻胡康河谷日军18师团。第18师团43年8月改编为3单位师团后,每个步兵大队从4个步兵中队缩减为3个步兵中队,骑兵大队被解散,野战医院和山炮联队的汽车被撤销,辎重兵联队也失去1个汽车中队,导致运送物资十分不便,弹药保障不足,每支步枪仅配备子弹150发,每门火炮配备炮弹100-120发。但增编了1个野炮大队(缺编1个中队,只有8门150毫米榴弹炮),全师团总兵力1.5万人。兵力高度分散,在胡康河谷仅3个步兵大队,4000多人。另4个步兵大队在怒江作战后返回密支那途中,其余分散在密支那、八莫、杰沙等地。第18师团素称精锐,转战中国多年一向看不起中国军队,但此次与驻印军作战却接连受挫。新三十八师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此次作战系驻印军第一次与日军王牌部队作战获胜,称为于邦大捷,史迪威也到一线督战,据战场检验尸体共有184名,未有俘虏。这是美国军工生产和中国士兵勇敢结合的奇迹。据日军战史记载:“师团长接到两军交锋报告后,判断这支敌军只是为了掩护中美军主力越境派出来的一支先遣部队,首先命令富昆南部地区的第56联队急速前进,企图将其各个击破。及至该联队到达战场交战后才搞清楚,敌军原来是中国军第38师(孙立人师)一支劲旅,和第18师团过去在中国大陆上接触过的中国军队,在素质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惊。过去,日军以一个营消灭中国军一个师乃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这个在九州编成的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久经战斗,纵横驰骋,同中国军交战最有自信。然而,此次在富昆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尽管第56联队奋勇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敌军虽已遭到了将近九百名的损失,却仍顽强抵抗,坚守密林阵地,毫不退让。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使全军不禁为之愕然。”(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3卷,1051页)。

  胡康谷地战役 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新三十八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日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死伤惨重,狼狈逃出胡康河谷。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将军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1944年7月日第18师团被迫放弃加迈,已处于“最后死斗阶段”,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写下遗书,作最后死斗,但3天后侥幸全部撤出(《长编》,中册,281页)。驻印军胡康河谷之战,宣布毙伤日军2.3万人,自身伤亡1.1万(日军记载18师团胡康河谷作战,死亡3200人,受伤1800人,合计5000人(《侵华长编》,中册,282页)。另外,日军第53师团在奉命救援第18师团时,在孟拱地区与新一军交战一个多月(6月初到7月初),直到18师团残部撤退完毕后该师团才撤离阵地。据日军记载,在胡康战役中,第53师团冈田联队蒙受极大损失,“前进到东邦卡附近的第1大队……几乎全军覆没;在孟拱附近的联队主力,约1400人中,损失约500人”(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下册第39页)。可见在胡康战役中,新一军除重创第18师团外,还击毙日军第53师团近1000人。
  
        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基本歼灭日军第十八师团(因为在日后的英日缅甸敏铁拉会战中,18师团虽还有7000战斗兵员、作为军主力骨干兵团使用,但已是经过重建和补充,故此处用基本歼灭而不是重创),一雪两年前退兵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抗战时期,美国所派来的史迪威上将因与蒋介石不和而后被美国召回。孙立人由于其美国背景,十分同情史迪威,史解职回美国后,孙立人曾以中国军官的名义发动上书罗斯福总统,要求让史迪威重返中国,这些都是逾越名分、干犯大忌的行径。

  打通中印公路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缅甸八莫、中国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与滇西远征军举行芒友会师,作为在越南河内(时称东京)会师的前哨。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日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消灭中缅印边界所有的日军主力部队,胜利结束第二次中缅印战役。

       孙立人将军指挥新三十八师,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的战斗中,屡克强敌,战功卓著,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有“东方隆美尔”之誉。1945年5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将军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并建造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蓝鹰部队”。

来自英国的荣誉

  孙立人将军在中国远征军回国后获得由英王乔治六世颁发的第三等级的不列颠帝国勋章(Knight/Dame Commander;缩写是KBE/DBE),这在二战中,中国方面有数人获得。包括香港商人周埈年和独腿将军陈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东北战场上的孙立人

         1946年1月,孙立人被派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参谋总长会议,1946年3月下旬,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由于东北战事受阻,蒋介石急电孙立人返国指挥新一军。5月15日,在四平被攻陷前夕从郑洞国手中接过新一军的指挥权,正面攻击四平,时值新六军廖耀湘部在杜聿明指挥下迂回攻占塔子山,即将切断四平守军的退路,林彪见战况不利,先下令撤退,再给军委打电话报告。杜聿明接到投降的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提供的准确情报后,确定共军战力已失,命令所属5个军进行超越追击,孙立人一路的新五十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五日内攻陷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在救援海城的问题上,孙立人与杜聿明发生了矛盾,致使184师因孤立无援而投共,因为美苏的秘密协定,美国势力不进入北满和美国希望在中国推行两党制,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休战。国军部队追击到松花江南岸为止,但蒋介石为了显示国军在松花江以北的存在,指令杜聿明派一个团渡过松花江,占领交通要点陶赖昭堡,杜聿明明知此地地形低洼,防守困难,但是是老头子指定的,不好反驳,就把皮球踢给孙立人,孙就派非嫡系的新五十师派一个团执行这个任务。

  1947年,林彪为打破杜聿明的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先后发动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以优势兵力蚂蚁啃骨头,以多击少,1947年1月5日,孙部新38师1个营被共军第3师包围,孙立人命113团主力解围,结果在其塔木被全歼,113团团长赵狄被击毙。新50师150团从德惠出援也被击溃,这是孙立人第一次见识共军围点打援的威力。2月21日,1纵、2纵、6纵和一些独立师共12个师,突然二下江南,歼灭城子街新一军新38师89团,占领九台和农安,在城子街战斗中,我军已从苏联获得大量火炮援助,2月23日9点50分我军的大炮开始向城子街守敌猛轰,把小小城子街炸得浓烟四起,瓦砾横飞,敌军没想到我军有如此强大的火力,军心涣散,最终失守。不久,民主联军乘胜对德惠新50师发起攻坚。杜聿明命新50师突围,师长潘裕昆请示孙立人。孙命新50师不要理杜的命令,坚守德惠,自带3个团增援德惠。为防林彪围点打援,孙立人带3个团长程迂回,于3月3日赶到德惠,林彪解围撤回江北。此役,149团因坚守德惠被蒋介石赐名中正团,149团2连防守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桥头堡,陷于战线后30英里,被24倍以上共军围攻24天而坚守成功,被蒋介石赐名中正连。
  
       德惠之役后,共军流传着“只要不打新1军,不怕中央百万兵”。

  3月,林彪三下江南,先以自身伤亡4万人的代价重创71军,再包围杜聿明和新22师于农安。杜惊慌失措,急电九台新30师救援。唐守治率新30师迂回往援,避开了林彪的围点打援,林彪解围而去。但杜仍在其后的军事会议上指责唐守治,孙立人因此和杜当场闹翻。

  杜聿明屡次发电向蒋介石批评孙立人,指责其作战不力,骄横跋扈。蒋介石鉴于孙立人和杜聿明不合,而且在东北将领中比较孤立,不可能取代杜聿明统领各军,于是明升暗降其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解除兵权,其新一军军长之职由坚守德惠成名,黄埔出身的新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

  陈诚赴东北,拆散新一军组成新一军、新七军、以其老部队新50师使用新一军番号,而把孙的新38师改为新七军命其驻守长春,最后在长春围城后在他老部下李鸿带领下缴械投降,孙立人离开东北时,东北局势已经恶化,孙立人及时退出东北,对他个人而言是幸运,保全了他的名声。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干部,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在台湾建立新军。早在1945年缅甸反攻胜利,孙立人声名如日中天的时候,有记者采访了共军总司令朱德,问他怎么看待新一军的战绩。朱德回答: “是的,他们打的很好,但那是在异域,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有美国人的全力支持,如果他回到国内这个环境,我不认为他能长期保持这种态势,制度总是比人要强。”

  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孙立人名列第38。

台湾时期

赴台建立良好军制

  1949年2月青年军第二零一师调台湾受训。1949年9月1日,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省防卫司令,第二零一师10月在金门参加金门战役。11月蒋中正在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第二分会中提议孙立人再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防部亦随之发表斯职。1950年3月1日,蒋中正复职总统,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随之裁撤,孙接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兼国防部台湾防卫总司令(当时陆军总司令部与台湾防卫总司令部址乃同一驻所)。1951年5月,晋为陆军二级上将。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原行政院长郝柏村亦曾经历孙立人兴办的军事训练计划,成绩甚佳。古宁头战役的胜利,与孙的努力有关系。防守第一线的二零一师就是经过孙的陆军训练司令部的训练。但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兵变疑案 有待考证

  对于孙立人,蒋中正在日记里的记载显示,他并非不愿用他,但是「吴国桢)、孙屡屡挟外(美国)自重」,蒋日记里多次痛斥。从1949年五六月间美驻台北领事艾嘉致国务卿的七封电报可知,孙立人对美国外交官一直埋怨陈诚故意雪藏他,以至于他有职无权,他希望军民分治,又说台湾局势已发展到人心思变的地步,还抨击陈诚、彭孟缉等人起码落后于时代五十年云云。身为军方要员,向外国官员责骂本国政府,自然是越轨之举。

  当时与孙立人勾结的是美国的左派国务院。美国国务院自1950年初开始,紧锣密鼓地推动台湾政变。国务院中国科于1950年2月20日拟订「台湾政变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斩府攀旗的政变指挥官,推翻蒋政权,以「反共,保台,联美」为政变宗旨,对蒋的处置方式则以软禁或放逐为主。

  1950年3月20日,美国中情局一份机密报告称:「近几个月的报道显示,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俾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且铲除其亲信。」

  4月下旬国军部队撤离海口后,美国驻华武官巴瑞特向国务院发了一通极机密电报,引述孙立人的话说:蒋介石及其党羽已到了「混乱与绝望」的状态,孙建议采取「剧烈的行动以挽回狂澜」。巴瑞特4月27日会见孙立人时,孙主动提出「蒋介石问题」。腊斯克于5月1日见到此电,两天后的 5月3日,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官员尼兹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正式提出了由孙立人发动兵变以倒蒋的方案。方案说,政变目的乃是「彻底铲除国民党的所有重要官员,由孙立人掌控全部军权」——这些工作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政变后的政治真空则由美国调集官员去填补——三天之后,美国派出一批最能干的官员到台湾充任政府的顾问。 5月3日腊斯克呈交艾奇逊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国已在台湾部署秘密行动,以武装支持岛上的领袖,他建议告知蒋介石,嘱其离开台湾。

  对“孙案”之调查,由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委员,与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等组成“九人委员会”,负责调查“郭廷亮匪谍案”。另外监察院也由中国国民党籍监委陶百川、无党籍监委曹启华、萧一山、王枕华、余俊贤自行发动调查。陈诚的九人小组审讯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讳”之“自首”结果。由于郭系孙立人之联络官,九人调查小组认为孙“未适当防范,有失查之责。”军事法庭遂以匪谍罪判处郭廷亮无期徒刑。郭在绿岛服刑,其后假释返台却发生在火车上跳车身亡的“意外”。

  1955年10月31日,孙立人将军被正式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软禁于台中向上路一段十八号的宅邸达33年,在美国军方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以“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软禁代替刑罪。孙立人平时有空种种玫瑰,靠家人卖“将军花”维生,直至1988年3月20日国防部部长郑为元来到孙立人家中,向孙立人宣布,从即日起“恢复一切行动、言论的自由”。有记者采访孙立人对“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时,孙立人一直坦荡地说:“从未‘反’过,何‘平’之有?”孙立人兵变案各方说话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即使孙立人有兵变的意图和举动,以孙将军深厚的爱国情怀,也是旨在为公为国,力求变革发展。在那个独裁世袭的年代,也是实属无奈之举。但无论如何,孙立人作为爱国抗日名将,其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颂扬的。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病逝于台中县大里市寓所(台中市前私立立人高中的马路右边大宅院),享寿90岁。孙立人将军逝世时,参谋总长郝柏村受政府训令,派陆军总司令部办理治丧事宜。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先生颁发褒扬令。丧礼由时任国防部长陈履安(原副总统兼孙案“九人小组”组长陈诚之长子)主祭,参谋本部、三军总司令部等陆海空高级军官皆出席。遗体由维吉尼亚军校代表覆盖校旗,再由中华民国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许历农、罗本立、温哈熊、黄幸强代表国家覆盖国旗,备极哀荣。遗体安葬东山墓园。

  1998年孙案涉案人及家属要求监察院公布“五人小组”报告并还原真相。经监察院重行调查,并委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学者朱浤源进行当事人访谈和考证,“五人小组”得出孙案系子虚乌有之结论明确。2001年一月监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组调查报告原文和结论。全文现已于网上公开供查阅,成为台独势力和民进党污蔑国民党时代的一大笔。
客观评价

  孙立人是国民革命军中,具备丰富现代化作战经验和高度指挥能力的将领,并拥有崇高的国际声望,是国民革命军中与众不同的一名将军,也是国民革命军当中极少数从美国军校毕业的高阶将领。反对意见则认为,孙立人孤高自傲,与作为国民革命军主流的黄埔系将领格格不入,也不擅协调各方面间之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脉的国民革命军中难有大作为。刘宜良(江南)的《蒋经国传》中曾提到:“孙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领袖。讲人际关系,和他的同辈,几乎没有人可以和得来。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会报,从来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意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能避免,因为,总统已在场。”香港“七十年代”刊“孙立人在台兵变经过”一文,对孙立人受排挤的情况有相当生动的描写:“可怜的陆军,四面是海,可怜的总司令,孤掌难鸣,陆军提出的许多问题,都遭到空海军的联合杯葛、阻碍。有时孙立人气急了,就在会议上向蒋介石报告说:海军、空军如何好、如何行,那么请总统将陆海空三军测验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军好。先从我们三军总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们海空军决定好了。像这样的情形,最后还是由蒋介石打圆场。”

  孙立人是国民党将领中少数能打胜仗的名将之一。他长期在补给充足的精锐部队任职,无论在中缅印对日战役,或在东北新一军对中共的战事等,面对各种艰苦复杂的作战环境皆有深刻的认识与卓越的战绩,不同于国府嫡系将领一般的庸碌。正因为孙立人将军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和骄人的战绩,善于指挥机械化部队,所以有人把他誉为“东方隆美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8: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
  龚夕涛(夫人) (早逝)张晶英(夫人)(即孙张清扬)
  张梅英(姨太)(一作美英,未知何者为实。台湾人,护士出身,与张晶英非近缘关系。张晶英因一直未能生育,于是主动安排其纳为孙立人妾。孙立人膝下四子女皆为她所生。)
  子女
  长女孙中平(1952年—),清华核子工程系毕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力学博士。
  长子孙安平(1954年—),中原理工学院物理系、清华物理研究所毕业。
  次子孙天平(1956年—),辅大数学系毕业。
  次女孙太平(1958年—),新竹清华化学系毕业。

军事履历
  
孙立人
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军衔:
  1945年3月8日晋升陆军少将,
  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
  1951年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学历
  国立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 (1923年)
  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25年)
  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 (1927年)

  经历
  南京中央党务学校学生大队大队长 (1928年-1929年)
  宪警教导总队第二大队队长 (1929年)
  海军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副总队长 (1929年-1930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特科兵团团长 (1930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步兵第四团团长 (1930年-1938年)
  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支队支队长 (1937年-1938年)
  财政部盐务总局缉私总队总队长 (1938年-1941年)
  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 (1941年-1942年)
  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师长 (1942年-1943年)
  曼德勒卫戍司令部司令 (1942年-1943年)
  第一军副军长 (1943年-1944年)
  第一军军长 (1944年-)
  前敌司令部司令官 (1944年)
  第一军军长 (1944年-1947年)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 (1947年-)
  陆军总司令部(代理)副总司令 (1947年-)
  陆军训练司令部司令 (1947年-)
  东南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 (1949年-)
  台湾防卫司令部司令 (1949年-1950年3月)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24日)
  台湾防卫司令部总司令 (1950年3月-1954年6月)
  革命实践研究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1954年)
  总统府参军长 (1954年6月24日-1955年8月20日)

孙立人故居
  
        孙立人故居,坐落在金牛镇旁,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初建时有百余间房屋,解放后逐渐拆除,现为庐江金牛中学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间,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时结婚时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

  2001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月11日,安徽庐江县金牛中学投资19万元重新修建的“孙立人故居”竣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1: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孙立人将军活埋日本俘虏的疑问

在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几十年之后,二战期间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使盟军和日
军震撼的中国驻印远征军在缅甸的辉煌战绩,终于引起了许多国人的注意。遗憾的是由
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亲历者基本上都已不在人世;又由于多年来对这段历史的
无视,导致历史资料的不完整,许多历史事件让后人真伪难辨。

近年来,在回忆中国远征军以及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在缅北对日作战的历史文
献和影视专栏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孙立人将军在缅北的一次战役中,活埋了1200个日
本俘虏的传奇。

2009年7月13日在凤凰卫视的《风范大国民》【1】电视专栏节目中,香港著名的军事评
论家马鼎盛(粤剧演员红线女之子)神彩熠熠地述说了这个传奇。2010年8月6日的CCTV
《百战经典》【2】电视节目的《碧血丹心-孙立人》专辑中,中国国防大学的军事史专
家夏一东副教授也是神情激昂地讲述了这个传奇。他们两人的叙述大致一样,只是细节
上略有不同。

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远征军新38师在1943年12月29日攻占于邦-Yupbang Ga时俘虏了
1200名日军(亦有说法是在1943年10月29日攻占新平洋-Shingbwiyang时,但新平洋战
役规模远小于于邦战役,予以不计)。当被俘的日军被带到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时,
孙立人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
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
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唯一生还的是一个叫山田
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活埋1200名日军的事件是二次大战
中比较大的杀俘事件,此事被美国报纸披露震惊了世界,美国方面大为恼火,认为这将
使日军此后更加顽强的抵抗。然而其结果却是倭寇一旦闻得新一军的威名,皆望风逃窜。

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还是一个臆想?由于国人写文章及报道的习惯是多不指出所引用材料
的来源,所以现在找不到这个事件的原始出处(如果根据时间顺序来追根求源,应该能
找到最初的源头)。许多人对此亦有怀疑,怀疑的要点是认为孙立人将军是在美国接受
的教育,并且他熟知【日内瓦公约】,因此他不可能大规模屠杀俘虏。

为了弄清真相,根据逻辑判断来质疑和分析历史是应该的。但是唯一能够使人完全信服
的还是还原历史的真相,Let the Facts Speak。

1946年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缅甸荡寇志》一书是由远征军新38师的随军记者孙克刚
(孙立人将军的堂侄),根据其个人经历和新38师及新一军在缅甸的作战记录所完成的
。该书在2002年被收入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远征军在缅北》一书,后该书更名
为《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在中国大陆再版。

于邦战役中的敌军是日军第18师团第55联队。根据《缅甸荡寇志》的记载:“这一场经
过七昼夜的歼灭战,我军在敌人火网之下,步步跃进,前仆后继,伤亡了官兵二百三十
多人。敌人的死伤更大,总计比我军多出七倍,而且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阵亡,伤而未死
的仅有一十三人,都被我军活捉过来,阵亡的重要敌酋,有五十五联队联队长藤井小五
郎大佐和大队长管尾少佐。”【3】

根据孙克刚的记载推断于邦战役中日军的阵亡人数是1800人左右(按我军伤亡的8倍计
算)。日军的死亡人数是否为1800人,现在无法核实。只有查证了国军新38师的战场记
录以及对照日军的于邦战役记录才能确定。俘获日军13人这个数字应该是可信的。因为
当时美军在中国远征军中建有完整的顾问和联络官网络(Liaison Net),在驻印军中
的师,团,营各级都配有适当规模的美军顾问和联络官小组。每个营都有一个美军少校
或资深上尉联络官和一个电台组【4】。美军顾问和联络官除了保持所在部队与远征军
指挥部(CBI Chih Hui Pu)的联系,调动美军火炮和飞机的支援,协调与盟军各个部
队之间的行动;另外的职责之一就是核实战场结果。联络官是无法对1800个尸体逐一确
认,但是清点13个活人是不会有问题的。

那么是否有可能新38师在于邦战役中,仅在战场上杀死日军600余人,而俘虏了日军
1200余人,然后活埋了其中的绝大多数,仅留下13个活口;尔后,对外宣称只俘虏13个
日军呢?(由于孙克刚是孙立人将军的堂侄,他有可能会替孙立人将军掩盖这样的事件
)。

这种推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其一,俘虏的日军人数是不可能瞒过新38师中各级的美军
顾问和联络官。其二,由于二战时期日本推行的军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所推崇的武士道精
神,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大多数情况下,日本士兵一直会战至弹尽粮绝而死,99
:1的战死和俘虏的比率是大致准确的。在缅北的其他战役,以及同时期由中国远征军Y
部队在云南境内的松山,腾冲和龙陵战役中日军战死和俘虏的比率也是大致如此。

根据1956年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陆军-中缅印战区-史
迪威的指挥问题》【5】一书中的记载,在于邦战役中,新38师的伤亡数字是:17名军
官和298名士兵阵亡,20名军官和409名士兵负伤。【6】

在美军战史中记载的于邦战役并没有日军的伤亡数字。这种在战史中只有己方的损失纪
录而没有对方的损失纪录的做法,在美军的各个时期的战史中很常见。因为一般来说,
己方的损失容易统计,是比较准确的;而敌方损失的准确数字是很难得到的,仅能估计
。由于美军的战史都是由嵌入在军中的历史学家(Historical Officer)完成的,他们
通常不使用未经过证实的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军战史一般都比较严谨,能经得起时
间检验的原因。

美军战史记载新38师在于邦战役中的伤亡人数是744个,而不是孙克刚所记载的230余人
。个人认为,美军战史记载的数字应该是准确的。不知孙克刚所记载的新38师伤亡数字
为230人是否是当时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另一个可能就是孙克刚的数字是指的阵亡人
数而不是伤亡人数(一字之差),那么数字就比较接近了。至于孙克刚所说的“敌人的
死伤更大,总计比我军多出七倍”,现在已无法核实。

那么,新一军在整个缅甸战役中俘虏的日军有一共多少呢?根据孙克刚在书中的记载,
两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远征军的战果是“我军击毙敌军三万三千零八十二人,其中包
括三个联队长和其他高级军官,伤其七万五千四百九十九员名。俘虏田代一大尉以下官
兵三百二十三人,敌军几乎等于是全军覆没,我军和敌军的伤亡的比例,是一比六。【
7】” 这里他并没有指出“我军” 的具体范围,但是从全书上下文来看,他应该指的
是孙立人将军所指挥的部队,从新38师到新一军。而并不包括新22师及新六军。

孙克刚书中的日军的伤亡数字为108581人。在1945年后的国共内战中,没有孙立人将军
指挥的新一军在东北被林彪的四野所击溃。再加上国府战败迁台,不知新一军的战场纪
录是否还保存于世。美军战史并没有记载新一军在缅甸的所有战果,也无法查到日军的
战场纪录。所以这个数字是一个孤证。

如果按照孙克刚书中所说的整个缅甸战役中敌我伤亡比例为六比一的话,新一军的伤亡
数字为18000余人。这个数字与现已损坏的广州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所
记载的阵亡将士27000人的数字也有较大差别。很遗憾的是由于我们没有像美军那样在
战时有着完整的战场纪录,在战后又有严谨地编著战史的程序,如今人们已很难完全还
原这段历史的真实面目。

在战争中出于各种目的,在很多情况下交战双方对外有意扩大敌方的伤亡数字,而缩小
己方的损失是不罕见的。尽管如此,但是一般俘虏的数字都是比较准确的,因为双方都
很难在俘虏的数字上造假。所以,孙立人将军指挥的新38师及新一军在整个印缅作战所
俘虏的日军总数为323人这个数字是基本可信的。

新38师在于邦战役中俘虏的日军人数仅为13人,而新一军在整个印缅战役中所俘虏的日
军总数为323人。可以肯定,在于邦战役中新38师俘虏的日军1200余人是完全不可能的
,孙立人将军在该战役后活埋这1200个日本俘虏是不真实的,完全是一个臆造。用一句
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讲,完全是意淫。

至于传奇中所说的活埋日本俘虏一事被美国报纸披露而震惊了世界,也完全是胡诌。二
战期间在盟军中缅印战区(CBI Theater)的美军中出版发行过一个周刊,《CBI
Roundup》【8】。如果活埋日本俘虏一事被美国报纸披露过,《CBI Roundup》应该是
第一个。这个周刊现在可以在一些由参加CBI Theater的美军后人所建的网站上找到,
我查阅过1943至1944年的各期周刊,包括于邦战役之后的许多期。根本没有关于活埋日
本俘虏的任何消息。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历史专业出身的著名军事评论员和国防大学的军事史专家,会在自己
所擅长的领域中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让人觉得在中国‘浮躁’的到处存在。其结果是让
人觉得某些著名专家学者的可信度很低,其评论难以为人所相信。若是借用中国动车出
轨后的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了。

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有句名言: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
注定要重蹈覆辙(Those who can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peat
it)。由于人为的原因,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驻印远征军在缅北的英勇作战历史被海峡
两岸所遗忘【9】。这段历史的遗失才使人们有了演义及臆造这段历史的可能。无论如
何,历史必须还原其本来的面目。意淫不能强国。



注释:
【1】. 《风范大国民》节目简介:培养大国民气度,从思想做起,《风范大国民》为
您分享处世之道。节目由凤凰著名评论员马鼎盛担纲,是深度文化教室。 马鼎盛学识
渊博,结合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和现代社会的种种奇特现象,为全球华人细数中华历史文
化的精华。《风范大国民》融会古今,贯通中西,是以小见大、见 微知著的文化盛宴
。播出频道:凤凰卫视资讯台

【2】.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百战经典》是一档军事历史类的科教文化杂志型电视周
播栏目,主要介绍军事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战例、军事人物及相关背景知识,每期节
目时长50分钟。引自互动百科

【3】. 《缅甸荡寇志》1946年广益书局出版。第9章-血战大龙河,第55页

【4】.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CMB_Pub_9-2). p. 33
To exercise command, Stilwell drew on his 1942 experiences and organized an
American liaison net down to and including the Chinese battalions. Each
Chinese division had a small staff of U.S. advisers, including supply,
signal, medical, motor, and veterinary officers, under a colonel, who kept
in touch with Chih Hui Pu through a division radio platoon and three radio
teams. Chinese regiments had a liaison officer of field grade, with radio
team; each battalion had a major or senior captain with radio team.

【5】.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Complete Tile:《UIN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by
Charles F. 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

【6】. 《STILWELL’S COMMAND PROBLEEMS》 (CMB_Pub_9-2). p. 128
The fighting(of Yupbang Ga)had by the end of 1943 cost the 38th Division
17 officers and 298 enlisted men killed, and 20 officers and 409 enlisted
men wounded. The bulk of the casualties were suffered by the 112th Regiment,
and 356 replacements for it left Ledo on 3 January 1944.

【7】. 《缅甸荡寇志》1946年广益书局出版。第26章-总结一笔-第165页

【8】. 《Roundup》was a free newspaper published by and for the men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ces in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World War II.
Content for the weekly newspaper came from news and pictures supplied by
staff members, soldier correspondents, professional news agencies and Army
and War Department news services. The paper was printed by The Statesman in
New Delhi, India and later also in Calcutta, India.

【9】. 因为孙立人兵变案的影响,中国驻印军的辉煌历史在台一直无人注意。《缅甸
荡寇志》在孙立人将军逝世后才在台湾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9-7 22:37 , Processed in 0.0366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