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6|回复: 0

今天的大陆岂止文化“四不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6 19: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大陆岂止文化“四不象”作者:秦番2012-01-0512:36:42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随笔 8783250211
摘要:文化的传播没有国界,文化中“好”的一面既然在它们的发源地没有立足之地,那么只有在别处留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有点象人才的流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必要感谢日本人、韩国人和台湾人,要感谢就感谢他们能够保持“好”的制度和对文化的平常心态。

打印收藏
选择字号:

今天,看到信力建先生发在“凤凰博报”上的一篇文章:《看完台湾传统文化方知大陆“四不像”》。文中写到:“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也是按照唐代礼仪。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据说曲阜孔庙曾派专人赴韩国学习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庙祭礼乐”。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象。”
如今的大陆文化确实是“四不象”,但岂止文化方面如此;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难道比文化更传统些、更象个什么?从表面到实质你都无法对它们下个确切的定义。好在中国人聪明绝顶,用“中国特色”语言可回答一切疑问:“今天的天气哈哈哈…”。明白了么?正如天气,中国目前的一切都不好说;“中国特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摸石头过河”是“禅”的境界,从路或者从桥上过河,是凡人们的套路;等世人明白过来,悟道的人们不仅过了河,他们的家人、财富还大都过了太平洋。
信力建先生说今天的大陆文化“四不象”,这无需具体说明,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至于原因,信力建先生和一些浅薄的儒生一样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他所列举的那些替大陆继承、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和中国一样,都是专制国家,并且都“儒化”得很厉害;今天之所以把一些好的中国传统和民俗保留了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摆脱了专制,使儒家的“伦理”从国家政治层面回归民间和人伦的本真。同在“儒家文化圈”的北朝鲜,肯定会让信力建先生失望的,那里肯定不会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他们大概只保留了“温良恭俭让”,但只针对他们姓金的“太阳”。
我突然想起我去年或者是前年写的一篇博文,题目大概是:《只有在“民主、自由、法制”的前提下,儒教方有可能健康发展》。信力建先生所列举的国家正好应证了我的观点。
按理说,中国大陆应该完整地保留传统文化才符合常情,但为什么今天都变成了“死不象”呢?这得从文化本身说起。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局限性;都有其“好”的和“坏”的一面;不断抛弃本民族文化中“坏”的一面,继承并发扬“好”的一面的民族,就会向文明不断进化;反之,则会不断退化。起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尽管有不少缺陷,但一路走来,日臻成熟,是因为“民主”的特点就是优胜劣汰;它容易发扬“好”的,抛弃“坏”的,而专制的特点正好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身就是靠文化中“坏”的一面维持的;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冲击,专制下的文化也不至于走样,变成“四不象”;在开放的时代,专制制度逆向淘汰的这一特点把本民族文化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优秀的不断销声匿迹,腐朽的不断沉渣泛起。
文化的传播没有国界,文化中“好”的一面既然在它们的发源地没有立足之地,那么只有在别处留下来,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有点象人才的流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没必要感谢日本人、韩国人和台湾人,要感谢就感谢他们能够保持“好”的制度和对文化的平常心态。
广义的文化应该包含制度本身,制度的好坏我们总能在文化中找到原因;一种保持不了文化中“好”的一面的制度,还能保持什么呢?它实际上什么也保持不了,甚至连“天下”、“江山”这种看似绝不动摇的东西也无法保持,这是专制的宿命,无人能够改变。既然保持不了“好”的,为了掩饰,专制文化只能是假大空的伪文化;在封闭的时代常常指鹿为马;在开放的时代只能声色犬马。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本来是对待本民族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科学、理性态度,但在专制下,它们和“今天的天气哈哈哈”一样,只是胡话、套话,没有任何意义,说了等于没说。在“取”和“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何为精华,何为糟粕。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既没法谈“取”也没法谈“去”;在人们没有权力选择的前提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套话,实则是同义反复,如同逻辑学中的“甲是甲”, “乙是乙”。精华自然当取,糟粕自然当去,但专制的原则是根据当权者的需求,“取其当取,去其当去”。
对待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当权者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各有各自的看法,比如等级制、官本位,它们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它们到底是该“取”还是该“去”?对待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这类东西,人们看法也不同,有人看做精华,看做现代文明的标志,极力呼唤;有人看做糟粕,看做洪水猛兽,意欲去之心才安。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在专制下首先不可能有一个公认、明确的标准;“取”和“去”完全由当权者的所需所好而定。“取”和“去”,除了愚民,它们的实际情况恐怕就是所“取”的恰恰是糟粕,而所“去”的又恰恰是精华。
今天中国文化的“四不象”,不是信力建认为的是“文革对中国传统的打击”造成的,而是开放时代中国现行体制的必然。他所列举的那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是民主国家;这说明什么?说明只有在“民主、自由、法制”前提下(能保证保持好的抛弃坏的制度),一切传统文化方有可能健康发展。但是对于中国而言,不清除儒教在国家政治层面上的毒素,我们怎么可能向“民主、自由、法制”的现代社会迈进?中国要在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取得正常发展,变得象个样子,必须先要跳出传统文化的藩篱,象台湾一样为传统文化开辟一条新路。没有涅槃就不会有新生;日本、韩国和台湾对待传统文化实例说明,文化不是靠弘扬靠强制来继承、保留下来的;没有制度的保障和宽容,没有正常的人文环境,不止文化,一切皆会变形、走样;文化上的“四不象”只是现象,“四不象”的体制才是根本,它能使一切包括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当人们的灵魂扭曲了的时候,还有什么不可扭曲呢?
检讨我们的传统文化,并非是对传统的不敬,更不是要打倒传统,相反倒是对传统真正的负责。在开放的时代,传统文化提襟见拙,自保都困难,怎么能够解决中国眼下面临的各种危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放高姿态,顺应时代的要求,搬开传统文化的顽石,为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民主、自由、法制腾开位置呢?
搬开拦路的传统只是为了前行,并非要丢弃,其目的只是为了使它们更好的保存下来,流传后世。如果传统本身既不能解决眼下的中国问题,又不肯为“民主、自由、法制”腾开位置,那么结果只能是:一方面使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变得更糟,变得更加“四不象”,另一方面势必使国人同传统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对其价值越来越失去信任。今天的中国人为何道德沦丧?年轻的一代为何感到迷茫?原因就在这里。




本文作者:秦番
文本出处:博客中国
链接地址:http://qinfan999.blogchina.com/1235542.html

8783



上一篇:
下一篇:“民生”替代不了“民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9-19 18:06 , Processed in 0.0345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