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听了耶鲁历史系主办的西太平洋岛屿之争讲座。岛屿的地理位置见附图,左图中从北到南的红点依次是日俄相争的千岛群岛(The Kuril Islands,在北海道以北)、日韩相争的独岛(日本称竹岛,Dokdo/Takeshima,在韩国以东、东京以西)和中日台相争的钓鱼岛(又叫钓鱼台,Senkaku/Diaoyutai,在台湾东北面),右图灰点是中国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相争的南海诸岛(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四位历史老师每人说一个岛,最后的南海诸岛来不及说就到了问答时间。老师们说话诙谐,让人心情轻松一些,看来大学里的历史课并不沉重。他们有个共同的观点,都批评各国政府的煽动性言行,引发疯狂的、失去理智的民众行为,十分depressing。其中日韩是联盟国家,中日是强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政府不该强化本来就很浓重的民族主义情绪,应淡化、和平处理。领土概念是现代才有的,以前很多模糊不清的国界线现在都要一一清晰化,由此引发很多争执。一个老师问,地图上的这些虚线到底能代表什么?另一个老师说,只是纸上划的一条想象的、实际不存在的线;与之直接利益相关的人其实很少。最好不要把它和历史、民族、宗教等沉重话题联系在一起,there’s no need to tie identities to rocks of sea; get real。再一个老师开玩笑说,希望全球热效应让岛屿沉入海底,就不用争了。最后一个总结说: Historical issues are always murky and inconclusive; 过去的最好让它过去,对大家都容易些。
事有凑巧,过了两周又听了另一位美国驻日的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谈钓鱼岛。非学术人士更快人快语,说中日韩的民族主义情绪远比当年的德法等国强,不可能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其实不是中日关系问题,而是中国政府的稳定性问题及中美关系问题:因为中美对立,日本与美国联盟,所以中日冲突无法解决。他也提到其他几个岛屿之争,说被侵略方的反应总是更强,比如日本对钓鱼岛的反应不如中国大,对独岛的反应不如韩国大,但对千岛群岛的反应比俄罗斯大(我还觉得日本教科书经常成为导火索;是不是中韩俄都派专人在日本教育部蹲点?)。不过情绪失控的暴力言行容易失去国际同情。侵略方一般想低调糊弄,但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当问及现在该怎么办时,非学术人士的回答倒和学术人士一致:leave it till the next generation. 本来觉得人生在世、当做实事,没想到有些事不到时候不能做,做了反而坏事,只能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