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改版帖:初挖中国买巨额美债的深层背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1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没救世主 发表于 2011-10-13 00:46
一个现象非常可笑,美国参议院不断施压中国,要求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甚至不惜立法强压,完全不顾中国的 ...

现在国人都是,达则独善其身,穷才兼济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者革离 发表于 2011-10-13 11:20
我们这儿可笑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丝毫没有要改变的迹象,没办法没办法 ...

未来中国只有两条路:

一是进一步西化,延续现有政策不折腾,贫富差距加剧,直到底层农民出现洪天王、李闯王。

二是急速左转唱红,对外割肉对内二次文革,国有化均贫富可以缓解内部矛盾。

走一,按照总设计师的预测,自85年后50年平安算,就是说问题可能出现于2035年  (1985年6月4日裁军百万时说)

走二,革命顺利可能保江山百年不倒,但是会立刻分化党内执政势力,也有失败后大乱的可能,主要看18大的高层定局了

按照稳定的走法,薄会继续被边缘化,80%的可能走一。

点评

房市一旦崩盘,恐怕就是天朝末年了,就算总设计师再世,我看也是回天乏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4 15:21
从我的角度看 唱红歌,波及面不大,只出现在比较繁荣的大的城市,波及不到社会广大的无政治观念群众(比如我所在过的所有地方),都是茶余饭后,而且大家忍耐力极强,基本对红歌这种进化的愚民手段没有太多反应,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3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3: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没救世主 发表于 2011-10-14 00:24
未来中国只有两条路:

一是进一步西化,延续现有政策不折腾,贫富差距加剧,直到底层农民出现洪天王、李 ...

从我的角度看
唱红歌,波及面不大,只出现在比较繁荣的大的城市,波及不到社会广大的无政治观念群众(比如我所在过的所有地方),都是茶余饭后,而且大家忍耐力极强,基本对红歌这种进化的愚民手段没有太多反应,红歌只是承党一时之兴,基本点到即止,不会触动社会稳定。
进一步西化,凭国人耐力和党的愚民教育和引导方式,和本朝年轻人的社会认知,出不来义和团,就算出来也被党渲染成恐怖组织,同时引导群众,当然群众是听劝听吓唬的,最后顶多算出来个本拉登。
我眼中天朝我党出路只能内省,在接下来的三五百年,中国有的熬了
飘涕啊~~

点评

同样的帖我在51也发了一个,正好和阿魁也聊到类似的点上,转过来一起看吧。 早些时候,在另一个论坛和国内的网友讨论类似的问题,我不认为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选择一,就是进一步西化,延续现有政策不折腾,贫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3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3 14: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有这么一个帖子很火,说事实上不是美国欠中国而是中国净欠美国7500亿美元!

作者:三百门渔夫  发表日期:2011-10-11 23:38:00 回复  
   
    中美两国间的资产负债表:到底谁欠谁?

  三百门渔夫
  
  本文按市值法这一国际会计准则,估算中美两国间的资产负债状况。结论如下:
  中国持有1万1千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2到3千亿美元的美国企业债,1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投资移民不计),中国(包括政府、基金、企业、个人)对美国的总金融资产约1万5千亿美元。
  美国对中国的金融资产有飞机和设备租赁约700亿美元;股票约3300亿美元;直接投资约15000亿美元;创投及流入热钱约3500亿美元。共计22500亿美元。
  中国和美国间的金额资产值抵消平衡后,美国对中国有7500亿美元的对金融净资产,中国对美国净负债7500亿美元(约为人民币4.8万亿)。
  这一数值,只会多,不会少;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这一数值,没有计入因移民而产生的资产所有国转移。美国的最大一笔外汇储备,就是移民或即将移民美国的中国的富翁、官员;富二代、官二代;富三代、官三代。
  
  一、飞机和设备的融资性租赁
  如果你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无论你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还是央视记者芮成钢;无论你坐的是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有,海航、深航、厦航三大地方,还是春秋、吉详等民营航空公司的航班;无论你坐的是空客、波音,还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E190。你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是坐在一架所有权归美国所有的飞机上。
  中国的航空公司引进飞机,70%到90%都是通过融资性租凭租用的,而美国公司又占有其中90%以上的份额,在中国引进的1600多架飞机中,有近千架是租用美国通用、AIG等飞机租赁公司的飞机。
  除了飞机,还有轮船、海上平台,大型和成套工业设备。美国的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约有700亿美元的资产。
  700亿美元的资产,较之中国拥有1万5千亿美元国债企业债、较之美国拥有中国庞大的金融资产,只不过是个零头。为什么本文将其列在第一条上。只因为至今没有一个人搞得明白,为什么中国有钱买1万多亿息率不到2.5%的美国国债,却没有钱买飞机,要花高达8%息费率(息率+机身保险费率)向美国租飞机。
  以中国通过美国AIG公司引进一架空客A330的飞机为例,看它在表象上如何扭曲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表,看完不准笑掉你的大牙。
  设定这架欧洲制造的A330价格2亿美元,舱门和飞机翼梁固定接头等件是中国西飞、哈飞出口的,货值200万美元。
  那么在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表上会出现现这样的情况。
  
  1、进出口贸易
  美国:贸易赤字增加2亿美元(因为这架飞机是卖给美国AIG公司的,最终购买合同和付款给空客的都是美国AIG公司,计入欧洲对美国出口)。
  中国:贸易顺差增加200万美元(向空客出口舱门和飞机翼梁固定接头等件);
  
  2、外汇储备和国债
  中国:少了支付飞机货款,外汇储备增加2亿美元。此2亿美元买了美国国债,美国欠中国的债务增加了2亿美元。
  在中国航空公司机队扩张和扩张形式改变之前,飞机金融租凭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引进的飞机越多,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国债越多,这种扭曲中美国际收支表象的状况就不会扭转。
  
  二、二、股票
  
  今年八月初,国际金融市场传出这样一条消息:美国第一大银行“美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需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
  消息传出,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价应声暴跌,六个交易日跌了20%,仅8月9日一天就跌了7.3%。在建行股价的带动下,H股A股的银行板块,恒生国企指数和上证指数均大幅下跌。
  美银缺钱关建行什么事?因“美国银行”乃“建设银行”第二大股东!最多时拥有建设银行19%的股份,“建设银行”是“美国银行”的摇钱树,美银需要钱时就会出售建行股份套现。
  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
  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国国债。
  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
  
  三、直接投资
  
  如果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的话,截止2011年10月1日,美国股市是全球硕果仅存的几个仍处在“牛市”形态的市场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限制本地资源开采,甚至海岸线150海里范围内的海上石油都禁止开采,同时,美国把制造业外包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用他国的资源、劳力为美国制造商品。把资源留在地下,把污染留给中国,美国因此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尽管30年间,截止2010年底,美国累计出现24700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净负债(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1年6月28日发布的数据),但据彭博财经报造,美国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大量利润,为了避开美国税,标准普尔500企业未汇回美国母公司利润高达2万多亿美元,仅美国企业为避税而滞留海外的利润就足以抵消美国全部对外金融净负债。这是美国人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如此,你可以看到,无论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1年的欧债和中国债贷危机,美元和美国国债,都成为全球资金追捧的避难所。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价值几何?
  
  2011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卖出超过240亿瓶水(冰露、水森活)、茶(雀巢冰爽、茶研工坊)、果汁(美汁源、酷儿)、汽水(可口可乐、雪碧、醒目、芬达)等饮料,全年销量将高达500亿瓶。经过近年高速兼并扩张,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牢牢坐稳中国饮料市场头二把交椅,二乐每年在中国市场实现的净利润30亿美元以上,按两乐平均18倍市盈率计算,仅两乐在中国的资产价值就超过540亿美元。
  美国在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不是英特尔、微软、苹果、思科等高科技企业,也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最赚钱的美国企业可能是销售飘柔、海飞丝等洗发水,舒肤佳、护舒等卫生巾,帮宝适等婴儿尿布,吉列、百灵等剃须理发品,玉兰油等护肤品,以及佳洁士牙膏,碧浪汰渍洗衣粉、金霸王电池等等五花八门消费品的全球最大日用品公司:宝洁公司。看美国有多少企业在中国占据龙头地位,看美国的品牌和消费方式如何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吧:
  
  饮料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零售业:沃尔马、安利;
  汽车:通用、福特;
  餐饮业:麦当劳、肯得基、星巴克、必胜客、德克士;
  快速消费品:宝洁、家乐氏,强生、舒洁、雅芳,亨氏,高露洁、百威;
  体育用品和服饰:耐克、匡威;
  服装:GAP、贝纳通、CK、骆驼、LEE、coach、花花公子、NAUTICA、圣.保罗,GUESS;
  电子和其它消费品:苹果、英特尔、惠普、戴尔、富士施乐、3M、迪斯尼,惠氏。
  等等等等……
  
  可以这样说,在美国,每个商场的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代工”的商品;而中国,大街上到处都有美国人的店铺,每个商场的各个角落都有美国牌子的商品。用中国的资源、在中国制造、卖给中国人,赚走最大头的品牌及营销价值。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它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
  
  四、创投与热钱
  
  
  
  中国有一个产业群,是依赖来自美国的创投基金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互联网产业。仅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一家,就投资腾讯、携程、百度、搜房、当当、同程、威客、土豆网、如家、汉庭等200多家企业。目前,活跌在中国的美国创投基金的模约有200亿至300亿美元的规模
  
  ,这些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迅速增长的公司,待公司发展壮大或IPO上市后,即卖出所持股份,获利往往是几倍到几十倍,而接盘他们卖出的股份的,多是以美国为主的各类基金。目前,以2倍原始价值计,美国创投基金持有中国新型产业企业的股份的资产价值不低于500亿美元。
  
  在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不到2万亿是历史上进出口顺差、投资、劳务、侨汇、黄金生产等结余,1万多亿是国际热钱。这些热钱有的捣腾地产、期货,甚至参与高利贷、农产品炒作。更多地就是兑换人民币,卖给中国央行,让中国增加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热钱”则稳赚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与汇差。中国央行直到最近才承认外汇储备中有热钱存在。
  
  这个地球上热钱谁最多?美国!由于美元在国际储备和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和需要,美国大开印钞机,大量的美元注入美国的金融系统,进入流向全球。不管肤色如们,国际金融大鳄、小鳄们多是美国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窜的热钱多半来自美国。由于香港和台湾炒家的存在,流入中国的热钱则仅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资产价值约3000亿美元。
  
  
  
  
  
  五、美国最大的一笔外汇储备
  
  上述四项相加,美国对中国的资产总值约22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1年6月28日发布的美国对外金融资产总值203153亿美元这一官方数据的11%,与中国在美国外的全球经济规模的份额相当,与中国作为的全球投资的主要引进国的的地位相比,比例偏低。
  
  
  
  中国和美国间的金额资产值互为抵消平衡后,中国对美国净负债7500亿美元。这一数值,只会多,不会少;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这一数值,没有计入因移民而产生的资产所有国转移。
  
  
  
  例如,中国某一福布斯版富豪,在中国拥有资产50亿,他和家人事实上已移民美国,他的个人或家庭在中国的企业财产,按国际会计准则,本应计入美国对中国的资产、中国对美国的负债,此处因技术上难以识别而没有计及。美国的最大一笔外汇储备,就是中国的富翁、官员;富二代、官二代;富三代、官三代。
  
  
 名词解释:
1、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来源包括当局发行本国货币购买的外汇,本国和国外机构、企业、个人持有的存放在本国境内金融机关的外汇结余。
2、国家、企业、个人,都是经济主体。
3、外汇储备对内是负债,对外是资产。外国直接投资对内是资产、对外是负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20: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1-10-13 20:19 编辑
易者革离 发表于 2011-10-13 13:12
从我的角度看
唱红歌,波及面不大,只出现在比较繁荣的大的城市,波及不到社会广大的无政治观念群众(比 ...


同样的帖我在51也发了一个,正好和阿魁也聊到类似的点上,转过来一起看吧。

挺麻烦,美国的老办法,增加精英税收,增加草根补贴。
现在美国政府面临的问题是:精英没钱可收,草根也就没钱可补。
美国草根占领花街,还是逼美国精英把手伸向中国。

中国精英现在有钱,面临着三个选择:
一,通过美国精英把钱送给美国草根,损失从中国草根补回;
二,把钱还给中国草根,美国精英和美国草根只能依靠他们自己。
三,还是把钱握在自己手里,想法摆脱美国精英的控制。

中国精英现在想走第三条路,很难,最后可能还是要走第一条路。
第二条路最公平最合理,也最不可能实现。
中国草根还能忍多久,很难说。

第二条路具体实施办法在本楼22层,引用一下: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13 14:33
阿魁的22楼:
美国欠别国共约4万亿美元,其中欠中国约1万亿美元。
中国持有外国债券共约2万亿美元,其他国家合一起欠中国约1万亿美元。
美国开动印钞机,让美元贬值到1亿美元兑换1欧元或1元人民币。
那么美国只需要3欧元和1元人民币,一个汉堡包的钱就能还清全部国债。
可是其他3万亿美元的债主不允许,那就想法让人民币升值。
现在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很明显是美欧合伙要吃中国大户。
美元贬值,只能使中国1万亿美元美国债券变成废纸。
逼迫人民币升值,却能使中国2万亿美元的债券全部变成废纸。
除中国外全世界无产者已联合起来,准备要共中国先富的产。
看来这社会主义救完中国,还真要救世界咧。
蒙城阿魁 发表于 2011-10-13 20:07



早些时候,在另一个论坛和国内的网友讨论类似的问题,我不认为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选择一,就是进一步西化,延续现有政策不折腾,贫富差距加剧,直到底层农民出现洪天王、李闯王。

选择二的操作上,只能急速左转唱红,对外割肉对内二次文革,国有化均贫富可以缓解内部矛盾。

我个人认为:
走一,按照总设计师的预测,自85年后50年平安算,就是说问题可能出现于2035年。(1985年6月4日裁军百万时说)

走二,革命顺利可能保江山百年不倒,但是会立刻分化党内执政势力,也有失败后大乱的可能,主要看18大的高层定局了。

就目前中央的稳定不折腾走法,薄会继续被边缘化,大陆80%的可能选择一。

对此,那位大陆翻墙网友是这么回复的:

易者革离 发表于 2011-10-13 13:12
从我的角度看
唱红歌,波及面不大,只出现在比较繁荣的大的城市,波及不到社会广大的无政治观念群众(比如我所在过的所有地方),都是茶余饭后,而且大家忍耐力极强,基本对红歌这种进化的愚民手段没有太多反应,红歌只是承党一时之兴,基本点到即止,不会触动社会稳定。
进一步西化,凭国人耐力和党的愚民教育和引导方式,和本朝年轻人的社会认知,出不来义和团,就算出来也被党渲染成恐怖组织,同时引导群众,当然群众是听劝听吓唬的,最后顶多算出来个本拉登。
我眼中天朝我党出路只能内省,在接下来的三五百年,中国有的熬了
飘涕啊~~


由此,讨论又回到早些时候和魁版讨论的蜂蚁社会的架构问题上了,其实这样的蜂蚁社会是没有内部转型的机会和可能性。促进这样社会的改变动力只能是来自外部,类似于宋亡于元、明灭于清、民国败于日本一样。(没有日本的入侵,其他地方军阀和红军最终会被剿灭)

这样的话,未来和平的发展20年,中国的经济总值很可能再登世界第一,所以大家海归发展的可能性还是依然可以看好。中国起步混中产,然后移民拿身份,再海归挣大钱,并及时收手去移民国安享晚年,这将是目前20~40岁一、二线城镇居民的主要生存准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没救世主 发表于 2011-10-13 12:24
未来中国只有两条路:

一是进一步西化,延续现有政策不折腾,贫富差距加剧,直到底层农民出现洪天王、李 ...

房市一旦崩盘,恐怕就是天朝末年了,就算总设计师再世,我看也是回天乏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5: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恐怕要堕入美元交易金字塔骗局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1-11-9 15:08 编辑

中国坐拥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似乎令人称羡。但美国彭博资讯(Bloomberg)经济学家佩舍克(William Pesek)在7月21日的南韩《中央日报》英文版发表文章说,庞大美元忽然成了烫手的山芋,中国正在为抛不抛美元而大伤脑筋。


对中国来说,最坏的消息是,投资者们明显偏爱人民币而非美元。一大笔美元债券,对政治不稳、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恐怕比大地震和核危机还可怕。许多投资者仍然把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视为力量。他们认为,中国为加强防范金融大灾难做好了准备。但实际上,中国陷入了抛不抛美元的困境。为希腊债务出售美元?抛售美元购买意大利债券?大量购入瑞士法郎从而使债券多元化?结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购买日本债券也是一条出路。但却有两个问题:一是10年期的日本国库券利息只有可怜的1.06%,相比之下,美国10年期国库券的回报累计高达33%。二是95%的日本国库券掌握在日本家庭手中,中国不可能从这种债券的操作中得到多少好处。亚洲的债券市场太小,难以获得有助益的流动资金。


亚洲实际上一向紧盯美元,储备大量美元来保护自己。但今年以来,亚洲手中的万亿计美元风险大增。没有国家有能力像中国一样,有那么大的本事和意欲玩美元游戏。人民币价值被低估,有助于稳固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权。但美国联邦储备局第二轮量化宽松发钞的阴影,加上美国财政部大量借贷,这种好处难以持续。


更有甚者,随着美国的开支越来越大,“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两家信贷评级机构正考虑调低美国AAA级的债信级别,这反映美国的金融状况正在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认识到,12,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不过是笑话之一,另一些笑话则是中国热心购买希腊、葡萄牙和其他衰弱的欧元区国家债券。中国现在乞求美国保障美元。当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北京时,美国国债和人权问题同样排在议事日程上。欧洲盼望中国帮助其病态的经济,以避过国际货币基金严苛的救市条件。日本向华盛顿保证,不会抛售手中的美元债券。


中国是纽约九·一一恐怖袭击的最大赢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出色。美国在那次袭击后陷入代价高昂的无意义战争,与世界多数国家疏离。中国花很多时间大力培植友谊,攫取能源和商品出口订单。中国见缝插针,在世界各地修筑道路、桥梁、供电网,加强和各国的联系。购买欧洲债券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更多地出于政治考虑,而不是经济动机。


谁想在全球经济中分一杯羹,就必须甘愿接受数以百万计紧张不安的投资者约束,因为是他们在驱动市场。中国和亚洲其余地区囤积美元的嗜好绝非好习惯,弄得不好会堕入世界最大的金字塔骗局,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中国尝试抛售美元债券,金融市场将崩溃。届时中国的美元债券将导致世界上前所未见的金融泡沫,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外汇交易最后会崩盘,这不是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特系资助中国的主要经济学家资料16号到46号汇编



主要资料来源于蔡子尤民声网的帖子

1、索罗斯及福特基金会资助高尚全、茅于轼、吴敬琏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soros.html

索罗斯当时计划仿照在匈牙利搞基金会的模式,每年出资不少于100万美元,资助中国改革和开放的研究活动。

资助青年学者出国考察,探索经济改革路径
1986年10月,中国改革开放基金会正式成立,首个重要项目就是资助一批经济学家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马克思经济大学进行研究。曾担任吴敬琏助手的柳红在《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详细描述了这次“历史性的匈南考察”。1986年5月中旬,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带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考察团赴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考察团的主力军是青年。中匈两国经济学家就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实现途径等问题充分交流。考察团回国后写了10份报告,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非常重视并听取了汇报。

如今翻阅这批赴海外“取经”的经济学家名单不难发现,那些个普通的名字若干年后几乎成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豪华阵容。”马凯成为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高尚全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1988年,基金会每年接到的申请案增加到2000件以上,当年获准补助的个案有209件。其中包括赞助国内专家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进修,补助重点放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科。前《光明日报》著名记者戴晴也获得赞助,就兴建三峡大坝造成的生态和社会影响进行深入调查。事后,戴晴撰写了著名的《长江长江》一书。

两年多共计赞助300项目,总赞助额250万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基金会在1986年10月到1989年5月两年多时间里,共计赞助了中国将近300多个项目,总赞助额250万美元。资金主要用于派遣赴美学者以及接待美国来华人员、进口美国和西方社会科学书刊、建立讨论性质的沙龙,以及资助体改所以及其他文化事业。1989年,索罗斯基金会退出中国。

开放社会基金会联合福特基金会共同资助了致力于客观和真实地分析报道中外NGO动态和发展的《中国发展简报》,并赞助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

福特资助茅于轼与天则
http://news.163.com/09/0321/06/54TLCREG000120GR.html

1986年,茅于轼作为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学者,在哈佛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
http://news.sina.com.cn/o/2010-03-10/170817196697s.shtml
1982年年底,赵人伟去了英国牛津大学,1983年的1月,吴敬琏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前往新古典经济学的重镇——美国耶鲁大学。


茅于轼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 称直接致房价大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殷玉生
2008年12月25日
http://house.focus.cn/news/2008-12-25/595163.html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茅于轼与福特基金会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1/123140.html
并不需要特别的留意,你就会发现茅于轼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有这么一些共同点:他们大名鼎鼎,几乎每个人都兴奋地背着一长串的头衔,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一忽儿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奇谈怪论,一忽儿又是匪夷所思的研究成果。  

其实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共同点——接受过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各种资助。
凡事总有开头,他们的开头是这样的:  

茅于轼:1986年福特基金会资助,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吴敬琏:1983年福特基金会资助,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张维迎:1987年福特基金会资助,英国牛津大学进修  

并不是接受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就是汉奸,就像不接受其资助仍然可以成为汉奸一样(这并不是指任志强,虽然他为茅于轼等人的某些活动提供了不少资金支持),但我们需要了解福特基金会的一点底细。  

美国福特基金会成立于1936年,但真正发挥作用是在1953年改组之后。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做自由世界的领袖,认为必须研究和了解苏联。通过美国国会的立法和参众两院的推动,美国政府正式由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与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联手,大批拨款,提供赞助,在各大名校建立区域研究的机构。在1953—1966年十几年的时段里,福特基金会即给了美国三十四所著名的研究大学两亿七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多亿美元),进行所谓的区域研究。1966年中情局的一份研究报告强调,“货真价实”的基金会,如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等“是最好的,也是最不易被怀疑的资助掩护机构”。福特基金会的董事、官员大多与中情局关系密切,有些就是特工人员。麦克洛伊担任该会董事长时,曾为数十名中情局特工提供掩护身份,并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专门处理与中情局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桑德斯(Frances Stonor Saunders)经过数年研究出版了一本长达五百页的新书 《文化冷战:中央情报局与文学艺术》(也译为<谁承担费用——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写得更清楚:真正帮了中央情报局大忙的是诸如“福特基金会” (Ford Foundation),“洛克菲勒基金会” (Rockefeller Foundation), “卡内基基金会” (Carnegie Foundation) 这样的大牌基金会。中央情报局往往将经费拨到这些基金会的帐上,然后这些基金会再以自己的名义把钱“捐助”给中央情报局指定的对象。  

茅于轼踏上贼船之初,或许出于安全的考虑,也因为国内当时的环境不容,还是比较小心的,最起码没有公开跳出来。如今自知行将就木,苟延残喘之际,想起主子的交代还没有完成,正如那个同样受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的喇嘛一样,急惶惶扶着着棺材站起来,可惜已经端不得枪,上不去马,能做的只有声嘶力竭地叫喊。就让我们看看他喊了些什么:(见茅于轼《八十回望》)  

欢迎殖民论:“是领土完整重要,还是百姓的生命财产重要?我认为当然是百姓的生命财产更重要。领土不完整,少了一块,于我何干呢?当然如果那块土地上有我们的同胞,这块土地被别人拿去后这些同胞要做亡国奴,那么我们有义务保卫国土。如果那是一块连人都没有的荒岛,争这块领土就毫无意义。或者这块土地上的百姓归属别人管理之后,生活反而提高了,自由反而扩大了,那么这种领土主权的转移,不但不必反对,还值得欢迎。”  

——喊着喊着就语无伦次了,一会儿要保卫有同胞的国土,一会儿又欢迎殖民了。别的汉奸们只顾跟着起哄,也不帮他兜着点。  

放弃钓鱼岛论:“钓鱼岛的争夺更是一个例子。那是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中国和日本争夺得很厉害。在我看来,双方都不值得为此伤感情。把争夺钓鱼岛的力气用在国内对百姓真正有益的地方岂不更好.帮助没钱看病的人能看上病,没钱上学的孩子能上学,是不是更有价值.也许有人认为,钓鱼岛虽然现在没有人,也可能将来附近有石油等资源,为什么不值得争夺?但是我感觉大家为钓鱼岛动感情,并不是出于资源的考虑,还是出于主权的考虑.如果是为了资源,根本用不着斗争,坐下来谈判,让政治家退出,请专家拟定开发方案,讨论双方利益分配,得出双赢的结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道路。也可以拿它竞价拍卖,出钱多的一方获得开采权.所出的钱成为放弃一方的补偿。”   

3、王岐山:我曾经申请福特基金会的资金
http://wenku.baidu.com/view/44f8655c3b3567ec102d8ab6.html

王岐山:“盖特纳财长 1981 年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学习,也包括他的令尊大人。我跟盖特纳的关系,在网上他们说我们俩应该是一种我是他叔叔的关系。 因为他的父亲老彼得是原来福特 基金会驻华首代。在八十年代那个阶段,我曾经跟他父亲去申请福特基金会的资金,做研究 项目,所以工作上有联系。按照中国人讲,这工作上发生联系了,孩子就得叫对方叔叔,或 者叫伯伯。”


4、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
http://news.qq.com/a/20090610/000860.htm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1994)
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1998)
天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 )



5、周其仁
http://business.sohu.com/20100129/n269918217.shtml
在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六月一日到访北大CCER时,主持人周教授黑色西装、蓝色领带,整齐笔挺,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只听大源教授说,盖特纳的父亲彼得•盖特纳曾经参与了CCER的资助筹建,我也曾听周老师提过,他当年赴美访学也曾受到彼得•盖特纳所在的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6、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易纲
http://video.caixin.cn/2011-10-14/100314276.html
熟知彼得·盖特纳的中国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盖特纳,这是因为他是现任美国财长 蒂莫西·盖特纳的父亲。他曾在福特基金会工作28年,并成为基金会的首位驻华代表。因此,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要融入世界,人才极为匮乏,急需大批谙熟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福特基金会及时推出了“福特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大批国内精英到美国著名大学学习、研修,这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各类人才。这些人回国后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骨干力量。盖特纳告诉我们,包括现任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经济学家易纲等都曾得到福特基金的项目资助。

7、吴敬琏、荣敬本、周小川、楼继伟 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
http://www.bijiao.net.cn/other-7.htm
1994年8月,由吴敬琏、荣敬本、周小川、楼继伟牵头的、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计”和“中国税制体系和公共财政的综合分析与改革设计”课题组联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在北京京伦饭店召开了题为“中国经济体制的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因该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是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有学者将其与开创宏观经济学在中国传播的“巴山轮会议”相对应,称之为“京伦会议”

8、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210/11167084464.shtml

朱民,男,1952年出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2003年至2009年,先后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负责集团财务、司库、内控、法律和合规、战略和研究;2009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0年2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任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担任其特别顾问。主要从事国际金融、银行业务、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研究,先后获中国青年经济学研究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奖,全美应用经济学研究杰出奖,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第一名等。


9、福特基金会资助过厉以宁
http://www.sn.xinhuanet.com/misc/2008-03/28/content_12819734.ht

1993年,邹东涛经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同意,进入北大经济学院作访问学者,参与厉以宁教授主持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关于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课题研究。



10、长期受福特基金会资助: 林毅夫
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16/n222072332.shtml

1993年福特基金会开始帮助中心发展的时候,在北京的项目官员是史蒂夫。正如林教授说的,80年代林毅夫跟他见过面,想回北京,促进中国经济教学的发展。后来1993年林毅夫回来了,正好他在北京做福特基金会的项目官员,林毅夫去找他,希望成立这么一个中心,校长也已经同意了。目的是一方面进行最高水平的经济研究与教学。另一方面,跟国外最好的高校经济学中心保持很密切的关系,他认为这个梦想很好,马上同意资助。中心1994年就成立了,开始的时候发展计划并不宏伟。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就已经成为名气越来越大的经济学中心,教的学生多起来了。新来的学者专家云集,著作累累。


11、福特基金会长期资助樊纲
http://renwu.hexun.com/figure_352.shtml

国民经济研究所

西方发达国家一致认为樊纲是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其领导的国民经济研究所一直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


12、胡鞍钢
http://jjckb.xinhuanet.com/gnyw/2009-09/30/content_183872.htm
1995年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经美国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评选,获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资助”。


13、吴晓波:为中国的企业立传
http://sh.xinmin.cn/minsheng/2009/10/23/2788919.html
2003年左右,吴晓波陷入了焦虑之中。

  两年前,他写了一本研究中国企业失败案例的《大败局》,一经出版,短时间内销售达20万册,创下了财经类图书销售的奇迹,之后6年内重印28次。随后,企业竞争寓言《穿越玉米地》和分析案例的《非常营销》,虽然都保持了稳定的销量,还是未能企及《大败局》到达的高度。

  就好像一个侠客拿着一把刀,走到大街上,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砍杀的目标。吴晓波为找不到一个好的题材而苦恼。

  2004年,在福特基金会的邀请下,吴晓波到哈佛大学做民营企业的课题。在那里,他惊诧于美国学者对中国经济生活的一无所知,即使是来自台湾、香港的学者,对大陆的认识都是“概念性的、意识形态的,带着许多想象”。此时,吴晓波已经写了六七本财经类书籍,内容涉及中国的乡村经济、国有企业等。

14、张军: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的程度还“浅”
http://www.qstheory.cn/jj/jjyj/201110/t20111022_118737.htm
 张军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他是当今中国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增长和发展政策有深厚的研究。他兼任多个地方政府的咨询顾问,曾参与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欧盟、南非等研究与咨询项目,是国际上十分活跃的中国经济学家。过去十年间,他是Wilton Park Conference、The Chatham House、The Chicago Society、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The Brenthurst Foundation、The Forum Asia(CASA)、Mizuho Global Forum、财富论坛、福布斯论坛等特邀演讲嘉宾。他新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这样的故事最中国》,以及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Cengage Learning,2009)和Economic Transi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rty Years ofReform and Opening Up(McGill-Queen University Press,2008)等。


15、邹至庄、杨小凯、许小年
http://old.jfdaily.com/gb/node2/node142/node144/userobject1ai13
为了帮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邹至庄热心联系,牵线搭桥。1985年、1986年、1987年三年,由他主持、联系,福特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办了三届“福特班”(邹至庄在美国汽车业界影响力极大,著名的“邹测评”即是对汽车产业的预测,该论文在美国实证经济学方面是引用率最高的),每年有若干来自欧美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在西方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经济学精英人物前来执教,“福特班”实际上成了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摇篮,为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发展、为推动中外经济学学者之间的交流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福特基金会还每年资助60名学生去美国留学,选拔考试由邹至庄亲自出卷,国家教委出面组织,命名为“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在全国重点高校中选拔佼佼者。如今已成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周林,当年是第一届的第一名,他说,那是美国学校了解中国学生的开端,为后来大批中国学生留美搭了桥。

杨小凯经历坎坷,在文革中因直言坐过10年牢,没有上过大学却写出了高水准的教材《经济控制理论》和《数理经济学基础》。1983年,邹至庄在武汉讲学,见到了杨小凯,惊喜于他的才华,很快为他联系到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杨小凯于2004年不幸因癌症逝世,他的遗孀吴小娟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当时由于杨小凯的政治背景,出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邹至庄教授亲自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写信,希望能够给予帮助,此信后转到武汉大学刘道玉校长办公室。在刘校长的协助下,杨小凯带着仅有的30美元,一个人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有幸师从国际贸易方面的顶尖高手迪克西特、格罗斯曼。在普林斯顿博士考试很难,邹至庄常常打电话告诉杨小凯考试成绩,给他鼓励。

经邹至庄如此“间接”培养的英才,有谢丹阳、陈松年、许小年等等。李稻葵1985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不巧错过了“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的申请日期,就和另外几个获得留学资格的同学一起作为访问学者,去了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那时候访问学者年龄普遍偏大,被称为“老访”,20岁出头的李稻葵就成了哈佛校园里最年轻的“老访”。


徐滇庆:悼念杨小凯
http://finance.sina.com.cn/jingjixueren/20040719/0948878597.sht
不久小凯和我先后来到美国。小凯在普林斯顿,我在匹兹堡。1985年夏天,我接到小凯的电话,他和钱颖一、于大海正在筹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的研讨会,还从福特基金会申请到了5000美元的经费。当时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5000美元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我很佩服他们三个的本事,当即表示一定如期来纽约赴会。这次研讨会在纽约总领事馆召开,会议开得非常成功。邹至庄和茅于轼老师都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林毅夫、海闻、田国强、左学今、汤敏、左小蕾、杨文艳、王辉进、文贯中、张欣等人。正是杨小凯在这次会议上发起成立了中国留美经济学会。

许小年、胡祖六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29/23072400532.shtml

因为中方原因,“邹至庄留学计划”只举办了三期,但是影响深远,堪称经济学界的“幼童留美计划”:一方面这些学生几乎人人都成就斐然,杨小凯、李稻葵、周林等著名经济学家均受益于此,方星海、许小年、胡祖六、李山等财经名人亦系出此间;另一方面,示范作用使得经济学从此成为显学,“只要给予机会,中国的学者和学生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经济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福特项目培养出了数百个经济学博士、一流经济学家
http://www.p5w.net/news/xwpl/200912/t2714411.htm
在经济学教育方面,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取得了一个重要的进展――现代西方经济学开始被引入到中国的大学课程中。在教育部和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建立了两个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心――中国人民大学(1985年至1995年),复旦大学(1988年至1993年)。培养中心会邀请一些国外知名经济学家来教授现代经济学课程。同时通过与教育部的合作,我们设立了一个项目旨在选派研究生去美国和加拿大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项目培养出了数百个经济学博士,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中国和北美地区的一流经济学家,也有在顶尖的经济学院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国的顶尖学校都很有经济实力,它们提供的薪酬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并且能够在每年1月份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招聘有能力的青年研究人员。

中国教育部与美国福特基金会1984年达成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项目
http://www.chinanews.com/edu/edu-zcdt/news/2010/06-23/2359038.s
2010年06月23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马海燕)

  中国教育部与美国福特基金会1984年达成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项目,当时成立了由黄达教授担任主席的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成为该项目的首批实施者。自1985年起连续十年举办了10届培训班,共有417名优秀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罗伯特•蒙代尔、尼古拉斯•斯特恩等六十多位经济学家都曾为该班学生授课,教材也采用的是当时美国最新经济学教程。

  纪宝成说,该项目的25年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曾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但在邹至庄、帕金斯、黄达等经济学者的推动下,该项目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没有放弃。1989年8月2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到访的美中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委员会主席邹至庄、帕金斯教授一行,成为当时中国领导人接见的首批外国代表团。这也为中美交流开辟了重要渠道。

  时至今日,培训班学员都已成为中美两国高校、研究机构、政府和知名企业中的骨干力量,在提高中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缓解国内高校优秀当代经济学师资短缺问题,促进中美经济学教育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完)

17、赵人伟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xuejie/20090904/1196255.shtml
198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计划资助国内的一些经济研究。福特基金会与时任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的赵人伟达成了合作协议。福特基金会赞助了20万美元,赵人伟等人因此开始了中国研究机构最大的一次付费入户调查。

18、刘小玄与董辅礽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824/18086657405.shtml
刘小玄曾经参与董辅礽领导的课题组的工作,她回忆说:“董老非常重视经验数据搜集和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吸纳西方的先进方法为己所用。他经常为青年学者创造出国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把学到的国外先进方法和理论带回国内生根发芽,为了推进研究方法的更新,他力争到了福特基金会的研究经费,为所里购置电脑,建立计算机房,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不老的学者。

19、哈继铭
http://news.hexun.com/2008-03-20/104623790.html
学历:
  经济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1993年
  经济学博士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87-88年
  管理学硕士,复旦大学管理系,1987年
  福特基金会经济学培训中心,人民大学,1985-86年
  管理学学士,复旦大学管理系,1984年



20、胡舒立
http://liweiao.blog.hexun.com/19826024_d.html
http://finance.dayoo.com/gb/content/2006-08/15/content_2601069.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任《工人日报》记者;1985年,美国“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破格邀请她到美国“访问”5个月,1992年任中国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的国际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接受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C0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一年发展经济学,1995年,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颁发给她“杰出新闻记者奖”;1998年胡舒立回国创办《财经》杂志。  


21、福特基金会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

李扬副院长会见美国福特基金会副会长约翰·柯本一行

http://sspress.cass.cn/news/19403.htm
作者:夏萌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1-3-29 14:
04:00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75 期社科院专刊头版文章之一。

  本报讯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在我院贵宾厅会见到访的美国福特基金会副会长约翰·柯本一行。约翰·柯本此行旨在深入扩展科研领域、双方学者互访等事宜,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合作。

  李扬首先对约翰·柯本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福特基金会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双方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表示赞同。他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福特基金会的学术合作获得了很大成效,相信此次访问对双方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将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会见福特基金会副会长
http://www.cass.net.cn/file/2005040535019.html
   
    本报讯3月22日,陈佳贵副院长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福特基金会副会长贝瑞·哥博曼先生。

     陈佳贵对客人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我院与福特基金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许多研究课题都得到了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我院是一个社科研究单位。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家要求我院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希望双方今后能继续保持并拓展合作关系和合作领域。

     贝瑞·哥博曼对中国社科院多年来对福特基金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福特基金会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中国社科院的合作。双方还就我国“三农”问题、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国际合作局局长黄平和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华安德先生等参加了会见。(国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7年开始就从福特基金会拿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福特基金会协议备忘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社科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政府”)的同意,代表中国接受基金会资助的单位,和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的福特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
……

  本协议于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胡绳
                      福特基金会主席 亚历山大·赫德

福特基金会培养与资助中国政法系学者及新闻记者


1、蔡定剑
1986年至2003年底,他先后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任职至副局长(副厅级),2004年转入学界,任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宪政研究所所长。

北航法学网>>北航法学>>理论法学

王晨光、蔡定剑教授主持的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法制30年”的子课题,特别致谢该课题的资助。

中国法制30年评审会暨理论讨论会纪要
http://www.e-cpcs.org/newsinfo.asp?Newsid=15111

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福特基金会组织编写一套全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各方面成就的大型研究丛书,其中包括法制卷-《中国法制变迁30年》,蔡定剑教授和王晨光教授应邀担任该书主编。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92494
吴薇开始与中律原法律咨询公司总裁张乐伦一起,对蔡定剑进行口述访谈记录。张乐伦此前服务于福特基金会,曾长期与蔡定剑开展一些国际合作项目,比如就反就业歧视等多个项目展开合作。

http://news.163.com/11/0130/09/6RKSGCAN00014AED.html
20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的艾德华(Randle Edwards)教授即将退休。中国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有过访美经历的政法界人士,不拘年龄和性别,许多人都认识这位精力充沛且富幽默感的艾教授。他主持的中国法项目,尤其是福特基金会支持的美中法律教育交流项目(CLEEC),在十数年的时间里,为许多人提供了难忘的学习机会。作为当时众多受惠者中的一员,我有意编一本文集,用来纪念艾教授的荣休。为了这个目的,文集的撰稿人应当有在哥大法学院学习或访问的经历,最好同艾教授有个人的交往和友谊。我知道定剑曾经在哥大法学院访问,而且同艾教授相熟,所以也约他写稿。定剑高兴地答允此事,并且如约写了文章寄来。


2、江平

江平--——江平先生70华诞人生回顾
http://www.civillaw.com.cn/flxr/jp
中国当代 法学要博采众长、融合中外,必须要了解外国法律和法学。 ’所以,他有一个迫切的念头,就是要组织翻译一套外国法律丛 书。为此,他到美国福特基金会争取资助,并组织了外国法律文库 编委会,丛书的规模,初步确定了30余种。目前,翻译工程接近尾 声,出版计28本,译字总计1000多万,对我国文化建设和法制现 优化事业,价值不可限量。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8373
“外国法律文库”。1991年我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组织了十几位国内的知名教授和中青年学者,又聘请到几位外国的著名法学家,组成“外国法律文库”编委会,开始从事一项大型的外国法律名著翻译工作。目前翻译工程已接近尾声,总计出版了28本译著,达1000多万字。三是“美国法律文库”。这是为落实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中美元首法治计划(PresidentialRuleofLawInitiative)”,由美国新闻总署资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另一大型法律图书翻译项目。此外,我还应邀担任了“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的编委会主任。

3、贺卫方

贺卫方--福特基金会法官培训班协调人
http://www.china-review.com/lat.asp?id=27542
你们都还记得斯坦福大学的那位著名的学者——Lawrence Friedman教授,Friedman教授曾经来过武汉,过去在中南政法那边搞了一个中国地方法官培训班,请了一些外国著名的学者、法官来给中国的法官讲课。多多少少当时人们说这是杀鸡用牛刀。请的人物腕太大了,但是中国的法官都是来自湖北省各县的。他们法院系统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说已经取得本科学位的、有严格的学历的,就不用来了。来的都是没有学历的那些人。

福特基金会提供资助。我当时作为这个项目的协调人,在武汉协调。我就给来的客人介绍说应该怎么讲,他们的背景是怎样的,也帮助这些法官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当时还有一张跟Friedman教授的合影,觉得很荣光。

http://www.148cn.org/data/2006/0513/article_3115.htm
福特基金会在过去的6年中与中南政法学院以及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举办湖北省地方法官培训班,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法官来到武汉,为当地的法官讲课,仅湖北一省受到培训的法官便达到600名以上。通过这样的培训,法官们更系统地把握了法律专业知识,培养了对现代司法理念的认知,也学习到更多的司法技能。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也都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法官培训,这些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司法公正以及社会秩序的改善产生深远的影响。

4、梁治平:社会转型时期制度建构

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3427

本文的写作始于1999年年初,当时我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学,本文约3分之2的部分是在那里完成。本文其余部分以及对全文的几次修改则是当年秋天我转来设在普林斯顿地方的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后完成的。我想在此感谢美国福特基金会、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和高等研究院,感谢它们为我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和良好的研究条件,使本文的写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尤其要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德华教授、黎安友教授、哈佛大学的安守廉教授、福特基金会的张乐伦女士以及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院的C. Geertz教授、J. Scott教授和M. Walzer教授,我因为他们的帮助而获益良多。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98929

20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的艾德华(Randle Edwards)教授即将退休。中国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有过访美经历的政法界人士,不拘年龄和性别,许多人都认识这位精力充沛且富幽默感的艾教授。他主持的中国法项目,尤其是福特基金会支持的美中法律教育交流项目(CLEEC),在十数年的时间里,为许多人提供了难忘的学习机会。作为当时众多受惠者中的一员,我有意编一本文集,用来纪念艾教授的荣休。

5、于建嵘
于建嵘是福特基金会重点扶持对象
http://news.qq.com/a/20081211/002116_12.htm

福特基金会找上门来,问于建嵘是否有课题研究需要资金支持,如果需要,请写一份申请,附带一份详细的研究方向说明。数年之后,当于建嵘再向福特基金会申请之时,研究方向说明已经可以省去,“于博士想做研究?好,需要多少?”很快,19.8万美元汇到于建嵘的户头—— 后来于建嵘说 “不怕被开除”,也正是源于此,他不愁没饭吃。
出处:《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46期


6、北大妇女法律中心被撤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00415/2053529.shtml
据悉,自成立以来,该中心一直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每年资金运作规模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在北京大学240多个人文社科研究机构中也属上乘。同为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贺卫方教授也为郭建梅鸣不平。“不应该动辄就对境外的资助进行‘妖魔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整个学院都是由台湾光华教育基金资助的呢!”贺卫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4 18:08 , Processed in 0.0385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