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5|回复: 5

英雄的传说---郭子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5: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粉唐进行到底

郭子仪,司徒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副大都护持节充朔方节度关内度支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知节度事六城水运使兼宁坊等道节度副大使上柱国代国公

够长的吧。这是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之前的头衔,回头又加上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兵马副元帅。

郭子仪,字子仪,貌似这种一样的很少见,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他老爸曾经在五个不同的州当刺史,却一直没升官,倒是死了以后因为儿子的关系被追赠了一个祁国公。著名思想家周星星说过,英俊有才华,可以不用排队。郭子仪正好是这么一个。首先,有个头儿。旧唐书说他身长六尺有余,新唐书说是七尺二寸。唐朝一尺相当于现在30厘米,新唐书这个有点离谱,快赶上姚明了,按旧唐书也至少一米八十几。其次,还是个帅哥,叫做“体貌秀杰“,可见不是现在那种伪娘风格,而是相貌堂堂,体魄健壮――顺便说句,俺这么帅看来都随根儿。。。。。

郭子仪年青时候参加武举,考得还很不错,成绩是“高等“,可能根现在”A”差不多。在大唐人民解放军里慢慢升官,唐玄宗天宝八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前六年,派去担任某个方面的边防军指挥员,同时兼任某地太守。一直到这会儿,天下承平,郭子仪也没什么事迹。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率领本部人马东征讨伐叛贼,这一年郭子仪58岁,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这会儿官军在正面战场上败得一塌糊涂,昏庸的玄宗杀了采用正确战略退守潼关的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使用老掉牙在家养病的哥舒翰去潼关,这会儿哥舒翰病得没法办公,手下几个人互相拆台,能打仗才怪。哥舒翰好歹也是名将,知道自己手底下临时拼凑起来的那点人马也是野战根本不够叛军打的,闭关不出。潼关天险,安禄山倒也拿他暂时没辙。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放郭子仪身上再正确不过了。朔方军一出击,就连连打胜仗,什么大同,云中,马邑,东径关之类的军事要地都夺回来了,外加砍了敌人的大将周万顷。这都是当年年底之前的事儿,
01300000356220125082555056553.jpg
第二年一月,发生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河北常山-赵子龙的老家,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被俘后殉国。颜杲卿是极厉害的人,在他的号召下,河北23郡有17郡归顺朝廷,只有6郡听安禄山的。这招釜底抽薪一下子命中了安禄山的G点,他派人攻打常山,颜杲卿派人去太原求救,结果太原尹王承业嫉妒他的功劳,按兵不发,还派使者进京,把颜杲卿的功劳都据为己有,玄宗大喜,封他羽林大将军。

常山没了,其余归顺朝廷的各郡纷纷被叛贼各个击破,河北又归了安禄山。

玄宗这会儿再傻也知道紧急,赶快找人去河北。郭子仪推荐了李光弼。李光弼根郭子仪不合,却没想到老郭不但推荐他,还把手下精兵分了一万过来。小李到常山时候,正好赶上常山守军部份哗变,杀了番兵,把守将安思义投降。李光弼也有意思,先问他:你丫知道自己犯的死罪不?

安思义不吱声。小李接着说:你是这儿地头蛇,看看俺这些人马能打过史思明吗?给俺想个主意,要是主意不错就不砍你了。

能活谁想死啊。安思义说,大人你远道来的(看看称呼多尊敬啊),人马都累,应该赶紧进城加固城防,跟他们打消耗战,看谁耗死谁。史思明正围攻饶阳,离这儿不到两百里,明早肯定就来了。

李光弼:小安子论得透辟极了,与我心有戚戚焉。命左右:你们太没有礼貌了,给安大人解了绳子!

第二天史思明果然来了,两边一顿好打,贼军不敌逃跑。不过常山是要地,叛军得了增援,继续来打。守了多日,眼瞅着物资快没了,这下子小李再有本事也抗不住,赶快向郭子仪求援。老郭领了人马跟小李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嘁哩喀喳 一通砍,击破叛军数万。老郭部将浑释之的儿子,中郎将浑瑊一箭射死了敌将李立节,这位大唐未来的一代名将首次在史书上登场。

回头向南破赵郡,斩了太守郭献璆-又一个本家,缴获一大堆物资。胜利返回常山。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一切反动派的逻辑是: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史思明打了大败仗,哪里甘心。这个老变态带了数万人对官军进行了无耻的尾行和偷窥,而且一边唱歌:官军走,我也走,我窥官军到村口,到~~村~~口~~~

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对面是郭子仪。郭子仪在KGB, CIA, MI6,摩萨德等处受到的反跟踪训练不是白给的,史思明这种街头流氓的业余招数还远远未够班。老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挑了500精干骑兵打着大队人马的旗号领着史思明四处遛弯儿,自己躲在边上嗑瓜子看戏。

史思明尾行了三天都没找到下手机会,累得舌头都耷拉出来了,“这官军体力咋恁好涅,莫非练马拉松滴?算了先回家看倭国爱情动作片过过瘾,这事儿以后再说吧。”老郭哪能给他这机会,贼兵一退,立刻带着手下大批小弟杀了出来,揍得史思明鼻青脸肿。

史思明冲安禄山哭诉:老大啊,尾行这事儿太难啦,人家不玩儿了啊啊啊~~~~

安禄山手一摆:”不要紧,再给你五万精壮小弟,把尾行进行到底!千万不能丢俺们流氓的脸!”这下子把洛阳和河北的主力都给了史思明。

郭子仪率军到恒阳(河北省曲阳),史思明生怕死得不够快,跟着就来了。郭子仪深沟高垒等着他,并到西天佛祖那儿求到了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真言-严重怀疑毛主席这招是从老郭那儿山寨的。

过了几天,老郭小李互相对视一眼,同时淫荡滴笑了:差不多了。史思明每天以泪洗地,当了一辈子古惑仔,反而让别人给古惑了。后悔也晚了,官军一个个跟见到了鱼的猫,见到了红烧肉的苍蝇,见到了小萝莉的猥琐大叔一样扑过来,叛军一个个困得眼皮都打不开,两条腿直打晃儿,怎么跟人家对砍啊。这一仗老郭大胜,斩首四万,活捉人马一万。史思明光着脑袋光着脚逃跑了。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5: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河北各郡都是墙头草,见官军兵势大涨,安禄山眼瞅不中,十来个郡都纷纷砍了伪政权一班人,转投朝廷。

恒阳大捷后,叛军进入了进退两难的空前绝境。背后,河北全境几乎落入官军手冢,范阳和安禄山主力之间的通道已经断绝,叛军只能偷偷溜过封锁线。郭子仪砺兵秣马,准备直捣安禄山的老家范阳。面前,连续进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等郭子仪端了范阳,回军与潼关守军前后夹击,小安子就只有死路一条。

有句格言叫做“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关键时候,猪一般的队友终于出手了,还不光一次。本来7个月就能平息的安史之乱,结果打了7年,我大唐也从此一蹶不振。

李隆基先生拒绝听从郭子仪,李光弼和哥舒翰的劝告,逼着哥舒翰出潼关进攻陕西,结果中了敌人计策,二十万大军逃回来的只有几千人。潼关转眼陷落,关中大门洞开。玄宗仓惶逃跑到四川,太子跑到西北的朔方即位成为唐肃宗。安禄山占了关中,又攻占了大量国土,各地墙头草哗啦一下倒过来。现在反而变成郭子仪李光弼腹背受敌,反正新皇上在郭子仪的老家朔方,俩人一合计带着五万兵马回朔方了。

肃宗手底下这些人能打仗的只有郭子仪李光弼,其他人一出去就被人扁。屋漏偏逢连夜雨,黄河河曲一带的突厥余孽也蠢蠢欲动,纠集了一批流氓部落企图造反。这会儿朝廷手底下能用的兵实在捉襟见肘,幸好郭子仪在朔方经营多年,跟回纥关系刚刚的,借了回纥首领葛逻支带兵平定叛乱,俘虏数万,无数牛羊,跟老葛商量商量分了,也算小赚一笔。

第二年,郭子仪派儿子郭旰攻潼关。守潼关的是先前打败哥舒翰的崔乾祐,这人不是对手,潼关光复。不过随即郭旰在作战中牺牲,为大唐的统一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郭子仪紧接着又打了几个胜仗,趁势进军长安,却吃了个大败仗,只好退军。

老郭痛定思痛,发现不是我没本事,实在是手下兵丁不够给力,于是劝肃宗征召回纥兵。回纥怀仁可汗也不含糊,派儿子叶护(这人后来当了可汗)带15万人马来支援。肃宗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大元帅,统一指挥,郭子仪是副元帅。可见什么名将忠心之类的都不灵,感谢的话也就口头上说说,到关键时候还是只信任自家人。

李俶到了陕西凤翔见到叶护:叶护,夜壶,你妈怎么给你起这么难听的名字啊。

叶护:。。。。。。。。。

为了团结少数民族群众,组成反安禄山统一战线,李俶殿下跟叶护殿下结为兄弟,李俶为兄,叶护为弟,写下了民族大团结的光辉篇章。

郭子仪跟叶护估计是老相好,啊,老相识,见了面要宴请叶护三天。叶护拍拍胸脯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Sorry,台词说错了,是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那个,俺饿了,这顿饭还是得吃饱。

吃完了饭,大军出发,杀奔长安去也。他这么着急俺估计其实是因为事先许了可以让回纥人抢东西抢女人。

回纥兵果然彪悍,又有郭子仪的英明指挥,加上来自安西都护府的著名猛将李嗣业为前锋,杀败安庆绪(这会儿安禄山已经死了)十万大军,斩首六万,光复长安洛阳,河东,河南,河西都收复了。

跑题一句,李嗣业实在是大唐屈指可数的几位猛将,看通鉴上这段:乃肉袒,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敌人看见他如此神威凛凛会吓得尿裤子吧。

郭子仪立下首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他从战场回长安的时候,肃宗亲自出城迎接,说:俺国家再造,都是爱卿你的功劳啊。

Only you,能帮我回长安~~~~

Only you,能消灭安匪军~~~~

Only you,扶保大唐江山~~~~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5: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伙儿精神百倍,要收复旧河山。肃宗派了九个节度使,六十万大军讨伐安庆绪。因为郭子仪李光弼功劳相若,就不设元帅,派太监鱼朝恩监军,你说混蛋不混蛋。

61岁的郭子仪率领本部人马连续打了N个胜仗,把安庆绪逼得走投无路向史思明要救兵。派去求救那个人叫薛嵩,看着眼熟吧。灭哈哈哈。。。。

史思明派了5万精兵来救。按说要是唐军有统一有效的指挥,六十万人一人一口吐沫也把他们淹死了。结果各自为战,跟人数少得多的叛军打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忽然老天爷凑热闹,刮起大风,飞沙走石,对面都看不见,大树都拔起来,看来是传说中的灭世神器-沙尘暴。两边人马都惊了,叛军往北逃,官军往南逃。这会儿郭子仪刚刚到达战场,还没来得及展开,赶快在官军通过后断了河阳桥防止敌人趁机追上来。这一下丢了七千战马,甲仗十万,都给叛军事后捡走了。

古今中外都有个奇妙的现象,就是能干的人永远不如只会拍马屁的吃香。鱼朝恩这废物点心恶人先告状,一股脑都栽赃到老郭头上。老郭这个冤呐:我还没开始呢就已经结束了。肃宗于是就削了郭子仪的兵权招回到长安养老,连朔方军都交给李光弼。朔方子弟兵听说招郭子仪离开,都痛哭流涕不让他走。郭子仪只好说:木事木事,俺只是送皇上使者出去21。然后骑马一起走了。

郭子仪乃是大大的忠臣呐,就这样每天吃不香睡不着忧国忧民。当然朝中也不光是奸臣,有人就跟肃宗说了,郭子仪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不能让他闲着,得发挥他的能力,让他为国家建功立业才对。肃宗想想也对,下旨任命郭“擎天柱”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让他领兵直捣敌人老巢范阳。这时候鱼公公又出手阻止了。。。。。。

过了两年,跟史思明的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河中地区叛乱,原来的节度使给手下人杀了。朝廷派人去平叛,可是想来想去没有一个人有足够威望能力镇住他们。没办法又起用郭子仪。你想上次打了老郭那么大一巴掌,可得给个大甜枣,封他为汾阳郡王。两年前老郭的手下象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早都封王了,你说他憋屈不。出发前,肃宗重病在身,不能见群臣。

郭子仪说:我老人家这次有命出去,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见不到皇上最后一面,死了也不甘心啊。

肃宗听说了,就招他到床边,说:这件事全靠您啦。

郭子仪感动得痛哭流涕。

这果然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不久肃宗就病死了,代宗即位。大伙儿私下都说老郭是贝利嘴。老郭出征,事情迅速解决,诛杀首恶,诸镇皆平。

拥立代宗有功的太监程元振作为没有小JJ的奸臣的模范代表之一,自然要守本分,嫉妒郭子仪功高盖世,上谗言说他坏话。代宗就削了郭子仪的兵权,让他去给肃宗修坟。郭子仪于是把肃宗给他的一千多封诏书包了一大捆给代宗看,意思先帝是多么多么信任我,我们之间是多么的基情四射。代宗看了以后幡然悔悟,承认是自己不对。这是两唐书写的,通鉴上说是郭子仪主动请辞。俺觉得通鉴可能比较接近实情。

现在跟朝廷打仗的也不是史思明,而是他儿子史朝义了。史朝义打仗显然不灵,安史之乱在7年后终于平息。

大伙儿刚刚喘了一口气,外患又生,吐蕃打来了。太监程元振专权,截下军情不报。二十万大军由某汉奸领路,一下子就打到关中。这带路党真是自古就有。代宗赶快让太子李适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赴咸阳抵抗。郭子仪已经罢兵权好几年,手底下凑了半天也只有二十来个人。好不容易赶到咸阳,皇上已经逃出长安,他一听说立刻回长安,到的时候人已经走了。有个叫王献忠的将领带了四百人回长安,胁迫丰王李珙打算投吐蕃。正好让老郭撞上,好顿臭骂,然后命人把他们送到代宗那里去。

吐蕃二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占了长安。郭子仪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从这儿进军,往那儿打,吐蕃必然退兵。于是跑各地收留散兵游勇,号召大家打到长安去,解放全中国。有了点儿兵,就派自己的手下,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带两百人过去侦察。强将手下无弱兵,长孙全绪也不含糊,白天多打旗号,晚上多燃营火,让吐蕃看起来自己有无数兵马一样。有些兵甚至一手一杆旗打着,一天下来都累趴下了。

这时候就看出吐蕃人的情报工作不到家,信以为真,都害怕起来。他们还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老百姓见到吐蕃兵就告诉他们说郭令公带了乌央吴央数不清楚的部队从蓝田那边过来。吐蕃人信了,开始退兵。长孙全绪派禁军旧将王甫偷偷跑长安城里,找了几百个热血的爱国青年,半夜跑朱雀大街上使劲敲鼓,大喊:王师来了,王师来了!吐蕃军吓坏了,连夜逃走。那个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一觉睡醒发现就剩自己老哥一个,赶快带几百手下跑路,到潼关时候给守将抓住砍了脑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功行赏,郭子仪赐了免死金牌,在凌烟阁画影图形,跟长孙无忌,李靖这些开国功臣并排放,威望一时无两。有件事上就能看出来:王甫仗着有功,自称京兆尹,聚众两千多,横行长安。郭子仪只带了三十人直入长安,叫王甫出来见他。王甫顿时惊慌失措,出来连连磕头。郭子仪大手一挥:叉出去弹JJ弹到死!

下一件事比较出名,唐朝只有薛仁贵做过类似的事情。公元763年,郭子仪67岁。以前的部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过大功的仆固怀恩造反-又一个被奸臣逼反的。他引了回纥和吐蕃外加仆从国军队30万打长安。郭子仪领着一万来唐军到了长安北边的泾阳,被敌人团团围住。他让手下人四面抵挡,自己全副武装骑马带两千人来回接应。

回纥人狠好奇:哎,我说唐军兄弟,你们阵中那白胡子老头儿是谁啊?

唐军:火星上天气最近怎么样?那就是郭令公!

回纥:仆固怀恩说大唐皇帝天可汗和郭令公都死了,中国没主,我们才来的。怎么郭令公还活着?天可汗也活着吗?

唐军:死你妹!他们身体辈儿棒,吃嘛嘛香!

回纥:靠难道被仆固怀恩那厮给骗了?!

郭子仪派人送封书信给回纥主将,可汗的弟弟,药葛罗,责备他们说原来咱们两国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鲜血凝成的友谊,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的铁哥们儿。你们叛变革命了!太猥琐了!

回纥:哎呀,都是听说你不在了,不然哪会这样呢。

郭子仪怒:不在你妹!劳资现在出来就让你看看!

他儿子郭晞拉住老爹的马说什么也不让走。

郭子仪怒:反正人家兵力是咱几十倍,左右打不过是个死。

于是用鞭子抽郭晞的手让他松开,带数骑出营,到药葛罗面前脱去头盔让他看。

回纥人一看大惊:果然是我们的靶拔啊。都扔了兵刃下马拜伏。(“果吾父也”,这个父应该是个尊称,就跟金兵称宗泽为宗爷爷,岳飞为岳爷爷一样。)

郭子仪:孩儿们远来辛苦,都吃了吗?

回纥:没呢。

郭子仪:来来来,咱们喝酒去。

营帐中大排筵宴,招待回纥诸将领,送了很多绸缎五的,大家欢好如初。喝得差不多醉熏熏了,郭子仪趁机说:吐蕃本来也是我大唐的亲戚,现在背信弃义,他们可带了无数马牛随军,绵延几百里,以你们的彪悍军力灭他们是piece of cake,又跟大唐亲善,还能抢到东西,多好的机会啊。

回纥:有理。这就出去灭他们。

这么大动静,吐蕃人也知道,怀疑这两边可能有私下交易,连夜拔营跑了。郭子仪令大将白元光跟回纥合兵狂追,大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甘肃平凉),斩首五万,缴获无数。吐蕃带队的大论尚结赞也是一代名将,没想到碰上了更大牌的名将。这个尚结赞后来给唐朝造成很多麻烦,夺取很多土地。

不战退敌还不止这一次,几年后吐蕃再次入侵,派人送了封信过去:我郭子仪在这。第二天吐蕃就退兵了。

郭子仪不光能打仗,还领着大伙进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转过年就解决了部队吃饭难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5: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有名的打金枝的故事发生在767年年初。郭暧与升平公主小两口吵架,郭暧说别仗着你靶拔是皇上就了不起,我靶拔不息的当21。公主怒了跑回娘家告诉靶拔。

代宗说:他说的没错啊,要是他家想当皇上,咱家确实当不了。回去表老吵架,好好过日子啊。

公主:靶拔你为何自称“咱家”,难道已经开始练神功了?

代宗:◎……%¥Q@#%$

郭子仪听说了,立刻把儿子捆到皇上那儿治罪。

代宗:子曾经曰过,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两口之间的戏言,咱们就当没听见罢了。

郭子仪回家还是把郭暧打了几十棍才算完事。

当年年底,郭子仪父亲的墓给人掘了。官府抓来抓去抓不到罪犯。这狠稀奇吧,那可是汾阳王的祖坟啊。大伙儿普遍认为是鱼朝恩指使人干的,虽然没有确实的证据。郭子仪从驻守的奉天(陕西乾县)进京。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怕是他来问罪了。见了代宗,皇上说起这传言,郭子仪大哭说:臣带兵多年,无法禁止士卒盗掘别人的陵墓,这是天谴,不是人祸啊。传言这才止住。

过了两年,回纥人缺钱,要买一万匹马给唐朝换点钱。唐朝这会儿也穷着呢,算来算去只有买一千匹马的钱,郭子仪说:回纥有功,不能逆了他们的意思,我愿意舍一年的俸禄买马。代宗最后还是没有批准,最终凑钱买了六千匹。但是人人都赞扬他说:郭子仪,OK!

同一年,一直不停陷害他的宦官鱼朝恩有次请他一起去某寺庙游玩。跟鱼朝恩不对付的元载(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唐朝的和珅)生怕郭子仪跟鱼朝恩联起手来,就找人偷偷告诉郭子仪说鱼朝恩想趁机做了他。郭子仪不听,于是告诉郭子仪的手下。手下人怕他出事,纷纷要求拎着家伙一起去,被郭子仪给骂了回去,只带几个人赴约。鱼朝恩也狠吃惊他只有几个人跟着,郭子仪把自己听到的事情如实相告。鱼朝恩流着眼泪说:只有您老人家这样的长者才不会怀疑啊。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向来为人狠毒,桀骜不驯,谁都不鸟。唯独郭子仪使者到来时候,他向西跪拜,对使者指着自己的膝盖说:这双膝很久没跪过人了,今天为郭令公下跪。

李灵耀据汴州,不管公私财物,从地头上过的一律收了。只有郭子仪的封币过境,不但不抢,还派兵护送。

郭子仪征战多年,部将数十人都要么王公贵族要么一方大员,但是仍然象能以前一样听他的话,可见郭子仪的威望。

郭子仪能善始善终跟他EQ高大有关系,不然少不得是个岳飞的下场。比如卢杞还是个小官的时候,见郭子仪,郭子仪平时见客都有姬妾在旁边,唯独见他屏退姬妾。别人问为什么,他说卢杞这人心胸狭窄,相貌丑陋,如果姬妾见了他必然会笑,他一定怀恨在心,将来他得势的话我们全族都得倒霉。

当然了,郭子仪不是圣人,也会犯错误,有次就听从了手下的诬陷误杀好人。还把据理力争的幕僚贬了官,结果左右不少寒了心辞职。幸好他反应过来快,承认是自己错了。

代宗末年,郭子仪一直连年工作在抗击吐蕃的前线,深感国力兵力不足,就上书陈述了一番国防方略,并且要求退休。代宗不许。代宗死的时候遗诏郭子仪给他修陵。

德宗即位,郭子仪头衔太多,管得太多,但是为人宽厚,政令经常不太通畅,就想分一些他的权力出去。后来上郭子仪尊号为“尚父”,加俸禄,加头衔,家里亲戚也都升官什么的,同时把他管辖的各地分给他手下诸将分管。

781年,郭子仪病重,皇帝派亲王看望,他已经不能起身,只能以手加额表示磕头谢恩。去世的时候85岁,德宗悲痛不已,废朝五日,下诏群臣吊唁,所用资费都由朝廷供给。谥号“忠武”,赠太师,陪葬建陵,配飨代宗庙廷。下葬当天,德宗到安福门送行,痛哭流涕。当时一品官坟高一丈八尺,德宗特许郭子仪墓加高一丈。

01300000164305121152748575678.jpg

郭子仪一门精英无数,他以前的老部下封王的就好几个。幕僚后来当官的也有六十多人。代宗不称呼他名字,只叫他“大臣”。

家里也人丁兴旺八子七婿,都是朝廷显贵。好几十个孙子,认都认不过来,问安时候只好点头致意:孙子们好!孙子们辛苦了!

他一年俸禄二十四万贯,宅子大得必须用GPS才不迷路,家人三千。其他金银财宝田园更不知道有多少。

史书上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其实仔细数数前后给罢兵权就好几次,给人诬陷好几次,实在是从钢丝上走过来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6: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子仪跟李白那不可不说的故事

http://www.china50plus.com/html/42/news_60939.shtml

李白救郭子仪关公战秦琼
人过五十网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时间:2008-10-08 10:23:38
◎谢志东

  “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己属青莲。”这是一首咏史诗中评论唐朝名将郭子仪的诗句。意思是说,郭子仪的名气盖过了当时另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李光弼,郭子仪一生中的知己是大诗人李白。青莲是李白的别号。

  郭子仪是唐朝功高盖世的大将,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叛军,后又联合回纥援军收复长安、洛阳,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军队进犯关中,郭子仪审时度势,只带几名随从深入虎穴,说服了回纥,智退吐蕃。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有“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之美誉。

  关于李白与郭子仪之间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郭子仪20岁的时候,曾在太原服役,因押运的粮草被烧,要以军法处置。在押赴刑场途中,正好遇上了李白。李白见他相貌非凡,且临危不惧,认定此人将来一定大有造化。于是从中斡旋,搭救了他。郭子仪后来果然不负所望,参加武举考试得中,被授予左卫长史之职。因屡立战功,不断迁升,至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已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因加入永王李遴幕府,涉嫌反叛唐肃宗,兵败后身陷囹圄。郭子仪得知后出面解救,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唐肃宗于是免了李白死罪,改为流放夜郎。

  这个故事在《新唐书·李白传》、《翰林学士李公墓碑》等史料中均有记载,看似可信度很高。不过,历来也有不少研究者怀疑其真实性。如著有《二十二史札记》的清代史学家赵翼,就曾经指出:“青莲救郭子仪,及坐王磷事得子仪救解,此见乐史《序》……《新唐书》本传亦载之。然青莲集中无一字与子仪往来者。当其系狱时,以诗上崔涣、宋若思求雪,如果有德于子仪,岂无一字乞援?即或道远不相及,而子仪救释之后,何又无一字述其恩、记其诗?则此事之有无,未可信也。”这种怀疑不能说没有道理。泾县县令汪伦只是邀请李白到家中做了一回客,喝了几杯美酒,李白便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如果李白与郭子仪之间相互有救命之恩,不可能不留下片言只语。

  其实,除了上面的理由外,这个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也明显存在漏洞。郭子仪出生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故事中说他20岁时在太原服役,其时应该是公元716年左右。而这时候李白才15岁(李白生于公元701年),还居住在四川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乡下,怎么可能到太原去搭救郭子仪呢?

  李白在24岁时才离开四川,沿长江而下流浪东南各地。公元727年,李白流浪至安陆(今湖北安陆),经朋友撮合与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他在此地停留了十年后,因老婆去世,又继续北上流浪,到过长安、太原,后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也就是说,李白到太原,是公元737年以后的事情。此时的李白仍是一个流浪汉,而郭子仪已是北方边境军事重镇单于都护府的副都护,属于级别很高的将领了。

  那么,郭子仪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是否可信呢?仔细想想,这种可能性同样是微乎其微。虽然李白于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经道士吴筠推荐,受到朝廷召见,供奉翰林,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起草诏敕的文职,没有什么权力,而且没干多久就被赶出了朝廷。郭子仪长期驻扎在边境,李白想同他混个脸熟可能都难有机会,成为至交就更无可能了。试想,如果郭子仪与李白真是“千秋知己”的话,那李白被赶出长安后,根本用不着再去流浪了,直接到郭子仪手下混个差使岂不更好。

  所以,李白与郭子仪相互有救命之恩这个故事,尽管出自正史,但实际上同“关公战秦琼”差不多,纯属扯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9-16 16:38 , Processed in 0.0408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