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3|回复: 8

顾志坚: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8 0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酒中仙 于 2011-10-8 01:10 编辑

                           江苏泰兴 顾志坚
  
    我读历史教科书,接受了辛亥革命失败的观点,后来,我才发现,如果辛亥革命不是失败的,毛泽东的革命怎么可以正义的形象出现呢?
  
    尽管我曾经写贴,没有成熟的反对党,革命一定失败,为辛亥革命没建立现代西方政党制度而扼腕叹息,反复思考,我不得不说,辛亥革命建立的民主大框架,在1949年前的大陆,遇百折而不挠,一直存在并曲折发展。

    辛亥革命,目标共和。推翻帝制,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历史上的革命,都是要推翻当朝,自己做皇帝。只有辛亥革命的领袖,没有做皇帝的私心,推翻清朝统治,是为了全国共和,让天下人治天下,这是了不起的胸怀,前无古人,至今尚无后来者。

    辛亥革命,从酝酿到爆发,历经十几年,其间,反清组织兴起,暴动起义不计其数,无数仁人志士慷慨赴死。辛亥革命,只是以爆发时间命名罢了。孙中山先生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何为民国?民之国也。主权在民。民主追求一览无余。
  
    为了实现共和与民主,革命党人没有对清朝王室赶尽杀绝,清王室也在袁世凯的劝说下退位,成就民国。辛亥革命,全国范围,没有出现你死我活的杀戮,前朝王室能体面安然的下台,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革命。

    我说过,当改良的希望破灭以后发生的革命,我们可以理解甚至支持,但是,如果革命力量到了和独裁者势均力敌的时候,互相妥协,最容易走向民主,反之,革命家的目标是有你无我,替天行道,取代独裁,一定会把国家和人民引入不归路。无疑,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做对了。为了实现共和,避免杀戮,让出总统职位给袁世凯,这需要多宽敞的胸怀?从这个角度,孙中山被成为民国之父,名至实归。

    辛亥革命播撒的民主共和思想,曾经遭遇袁世凯称帝窃国。所谓窃国,窃取民国耳。全国上下,声讨伐,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皇帝就退位,不久呜呼哀嗟了。其后,北洋军阀轮流执政,走马炮般上任。权利之争,甚嚣尘上,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在我读的历史书上,被写的乱七八糟,其实反映了权力制衡。现在有人怀念北洋军阀当政时期,民众享有较多的自由,其实,只要不推翻辛亥革命的果实,自由就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纵观历史,民国在,自由一直在。

    辛亥革命,并不是止于1911年,一直在发展。讨袁,护法,讨伐帝制,保护民国法统,为了共和民主,孙中山在内的革命者一直没有停歇革命。他组建国民党,发展三民主义理论,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建设独立,民主,国民幸福的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从原来的驱除鞑虏,改变为五族共和。为了保障民权, 在孙中山的晚年,他对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采取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虽然饱受后人抱怨,却也体现了孙中山的思想进步。一个国家,如果只靠国民党一个党派,理论再好,也会成为独裁的翻版,容共,未尝不是他对西方政党制度的认识领会和应用。蒋介石虽然被称呼独裁,在大陆时期,不仅共产党存在,其他政党包罗万象,有政党竞争,就有自由,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说蒋介石叛变革命,真是无稽之谈。

    从孙中山到蒋介石提出的的训政,我现在也开始理解。军政、训政、宪政。既考虑了制度变化的重要性,也利用制度的变化来改造国民性。从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实践,台湾最终实现了宪政。我们可以说国民党没有骗人,从五十年代就开放县市直选,按照既定步骤向宪政迈进,更要说中华民国的国民从来没有放弃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以民进党代表的民众抗争和国民党最高层的顺势妥协,锐意改革,两者良性互动,让台湾成为东亚民主的灯塔。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不同政党候选人参加的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标志着辛亥革命在台湾取得了完全胜利。

    台湾何其小,却得宪政之先,大陆何其大,辛亥革命果实被破坏殆尽,宪政遥遥无期,从这个角度,辛亥革命,确实是失败的。默哀。不服气。希望。在辛亥革命一百年的日子里,我这个大陆人,顾志坚,凭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涕泪交加。中华民族,昔日荣光,归去来兮。
  

来源:猫眼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2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起因很狭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利用民众,特别是人数占优的汉族,对晚清无能统治的不满,发起的一场革命。但从革命形式而言,与历史上的武装起义,或宫廷政变,或权势哗变等性质没多少区别。

这里需要纠正作者的一个说法。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很多,也不是全部是发起者直接做了皇帝的,比如宋初的柴氏,就是因为洞察左右,放弃当皇帝。“辛亥革命”以后也不是说就没有出现过“皇帝”,袁世凯后来就当过皇帝,张勋也请出人当过皇帝。这位作者想把“是否还有皇帝存在”当作革命彻底与否标准,似乎有点可笑,也不符合实际。再说,即便是西方民主革命,留下皇室的也有不少案例。

也许这位作者仅仅是想说孙中山没当皇帝?如果这就是伟大,那要求很低,孙中山的伟大似乎就是因为他没当皇帝。事实上那个年代孙中山有先进的理念,但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便“大总统”,也是“临时大总统”,比孙中山更有势力,直接逼迫清庭下台的是袁世凯。

辛亥革命倡导的“三民主义”并没有包括“民主”。“以民为念”在中国历朝历代里都是座右铭,但并不是赋予民众作主的权力。三民主义也是。

当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实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伟大的革命不一定要把光辉聚焦在某一个人身上,比如“五四运动”也是近代伟大启蒙运动,并不需要把这场伟大的运动归功于某某人身上。

再回头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里面,中国除了没有宗氏皇帝,但却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军阀割据,社会生产力和民众生活与晚清没什么区别,某种程度还下降了,这有必要思考。至于台湾的现状,与当年的辛亥革命精神风马牛,不相及,是作者强加联系。

点评

无法认同飘逸网友的观点。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早在1905年就被孙中山阐述了的。你的帖子一开头就把这场革命的起因抹掉了后一半,然后开始对被你砍掉一半的“起因”开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0 0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9 2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无完人,孙中山也不是圣人,不过他足够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00: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酒中仙 于 2011-10-10 00:12 编辑
飘逸 发表于 2011-10-9 20:00
辛亥革命起因很狭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是利用民众,特别是人数占优的汉族,对晚清无能统治的不满,发 ...


无法认同飘逸网友的观点。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早在1905年就被孙中山阐述了的。你的帖子一开头就把这场革命的起因抹掉了后一半,然后开始对被你阉割的“起因”开始批评,这岂能服人?

另一个论点,中国历史上早就有过造了反没当皇帝的人,但这完全不能证明孙中山和这些人一样:他们自己没当皇帝,是让别人当了,他们没有创立民国实行宪政的意识。

至于辛亥革命之后又有人试图恢复帝制,这可不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错。在我看,毛泽东和现在的中共太子党集体世袭制就是新的,披着与时俱进的时髦外衣试图恢复帝制半帝制的另一些怪胎。

点评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事实上这大多数停留在口号上: 驱除鞑虏-----满族是中华五族之一,如何驱除?驱除了,中国东北国土还要不要?这是分裂民族。辛亥革命最后是以去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0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0 1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酒中仙 发表于 2011-10-10 00:09
无法认同飘逸网友的观点。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早在1905 ...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事实上这大多数停留在口号上:
驱除鞑虏-----满族是中华五族之一,如何驱除?驱除了,中国东北国土还要不要?这是分裂民族。辛亥革命最后是以去掉“帝位”而被誉为“胜利”。这很难鉴别,中华五千年文明就包含帝制,西方民主革命,也没有全部革掉帝制的尾巴。
恢复中华----中华一直存在,不管叫宋朝还是明朝,还是清朝,何来“恢复”之说?这是一个伪命题。
创立民国----改朝换代,换个国名而已,虽然有过“民主”尝试,但最后不了了之,还是谁有实力谁做主,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孙中山一直没有稳固的实力,所以他作主的时间也非常短。
平均地权----民国里,这是一项被遗忘的事情。没有了这项,前面的三项不过是政治作秀,或者是城头变换王旗的游戏而已。

说到辛亥革命后谁更像皇帝,毛泽东象的,蒋介石也象。权力到了一定程度,不象也会象。君不见现在连地方上一些处科级干部也有土皇帝做派呢。但从道法上讲,蒋介石更符合:一来他生前一手遮天,无人可以比肩(毛泽东也如此);二来他把统治权交给了他的儿子,这是最典型的血缘传位做法,在现代无帝社会里,已经很难见到了。而这个集团,恰恰是自命为辛亥革命最原始的团体(国民党)里面发生的。这是对辛亥革命的讽刺?还是国民党的笑话?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点评

蒋介石于1975年因突发性心脏病去世后,其总统职位依法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蒋经国则是在1978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 说蒋介石把统治权交给了他的儿子,有什么根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2 16:49
“驱除鞑虏”后来改成了“五族共和”这根小辫子就别抓了吧! “创立民国”在蒋介石手里办到了,但是实行宪政分三个阶段走,这你不是不知道吧?终究宪政是在蒋经国手李实现了。这比有些人上台前喊宪政,上了台搞了6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1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0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飘逸 发表于 2011-10-10 11:37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事实上这大多数停留在口号上:
驱除鞑虏 ...

“驱除鞑虏”后来改成了“五族共和”这根小辫子就别抓了吧!
“创立民国”在蒋介石手里办到了,但是实行宪政分三个阶段走,这你不是不知道吧?终究宪政是在蒋经国手李实现了。这比有些人上台前喊宪政,上了台搞了60年还说宪政的条件不成熟,搞什么“五个不搞”要强百倍吧。
至于“帝制的尾巴”,那只不过是尾巴。而在大陆上共党搞的“太子党集体世袭”就不是尾巴而是一种变相帝制的怪胎而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6: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飘逸 发表于 2011-10-10 11:37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事实上这大多数停留在口号上:
驱除鞑虏 ...

蒋介石于1975年因突发性心脏病去世后,其总统职位依法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蒋经国则是在1978年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当选为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

说蒋介石把统治权交给了他的儿子,有什么根据?

点评

据记载,严家淦就像蒋介石在大陆期间的林森一样,是个摆设: 《蒋经国接班》 1972年5月,蒋介石“禅连”第五届“中华民国总统”。之后不久,即遭遇一场车祸,引起旧病复发,至此身体每况愈下。其间,国民党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7 1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7 18: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 发表于 2011-10-12 16:49
蒋介石于1975年因突发性心脏病去世后,其总统职位依法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蒋经国则是在1978年经由第一届 ...

据记载,严家淦就像蒋介石在大陆期间的林森一样,是个摆设:

《蒋经国接班》

    1972年5月,蒋介石“禅连”第五届“中华民国总统”。之后不久,即遭遇一场车祸,引起旧病复发,至此身体每况愈下。其间,国民党连续遭到尼克松访华、美国调整对台政策、被联合国驱逐、中日建交等重大外交冲击,对一向好强的蒋介石打击很大。1974年12月,蒋介石又染上流感,久治不愈,转为肺炎。1975年1月9日,出现心肌缺氧症,虽经抢救转安,但高烧一直不退。3月29日,蒋介石自觉活在世上的时间无多,于是招国民党党史研究专家、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秦孝仪来到床前,笔录他的口述遗嘱。在遗嘱中,蒋介石仍念念不忘“反共复国大业”,要求其继承者“矢勤矢勇,毋怠勿忽”,“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他已深知自己是不可能再返回大陆了,只好把“反共复国”大业托负给后人。到4月5日,蒋介石病情恶化。这天早上,蒋经国去看他,蒋介石仍“面带笑容”,叮嘱蒋经国“好好休息”,但到了傍晚即告病危,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50分去世,时年89岁。这一天,正好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

    蒋介石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事实上,蒋介石自到了台湾后,一直用心培养蒋经国,为其在自己身后接班、延续蒋家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凡是与蒋经国作对的、或被认为对蒋经国接班可能构成威胁的人物,包括吴国桢、孙立人,均被一一铲除。而按照所谓“中华民国”的“宪法”,“总统”死后由“副总统”顶替,因此,蒋介石早就在选“副总统”的问题上做文章。1966年,他选择严家淦作自己的“搭档”,出任“副总统”。严家淦“没有野心,没有班底,庸庸碌碌”,缺乏主见,是有名的好好先生,而这种人最适合陪衬自己的专制统治,也最有利于蒋经国的发展。在严家淦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长”期间,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长”。1969年,“行政院”改组,原“副院长”黄少谷辞职,严家淦提名蒋经国升任“副院长”。1972年5月,蒋介石、严家淦连任“总统”、“副总统”。严非常知趣,到任五天后,即提出自己不再兼任“行政院长”一职,提名蒋经国出任。6月1日,蒋经国登上“行政院长”宝座。因此,到蒋介石去世时,蒋经国已掌握国民党实权,严家淦只不过是一个备胎,接班的一切程序均已安排停当。

    蒋介石去世的第二天,1975年4月6日,严家淦继任“总统”。28日,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决定修改“党章”,蒋介石当过的“总裁”一职备而不用,另设主席,蒋经国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仍兼“行政院长”。这样,蒋经国已掌握台湾当局的党、政实权,严家淦虽然仍是台湾名义上的第一把手,但只是在捱时间,等待这一届任期期满后交权。

    石玉《蒋经国在台三十年》所记一件事情,颇能形象地描述这一时期的严、蒋关系:

    有一天,蒋经国有一件事要亲自去找严家淦商量,于是先由“行政院”的秘书打电话给“总统府”的秘书:“蒋院长有事想到总统府看总统,请你向总统请示一下:过半小时总统有没有时间接见蒋院长?”严家淦的秘书说:“我马上去请示总统,立即给你回电话。”过不久,严的秘书打电话到“行政院”:“总统说他有事要出去。”“行政院”的秘书听到这一句话先是一愣,接着听下去就完全出人预料了:“总统说他出去后会顺道到行政院看蒋院长的,时间最多也是半个小时,请转达蒋院长。”

    1978年5月,第五届“总统”期满,严家淦提名蒋经国出任第六届“总统”。5月20日,“国民大会”通过严家淦的提名,“选举”蒋经国为“总统”,台湾省籍人士谢东闵为“副总统”。由蒋介石到蒋经国的权力转移全部完成。

    蒋经国就职的当天下午,即对外发布三点“指示”:第一,今后不希望再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今天是一个民主的时代,不应再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如果真有时代的话,只有群众的时代,而没有个人的时代。”第二,今后不希望称呼他为“领袖”。“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一个普通的国民,只愿以党员与国民的身份,与全体同志及全国同胞一起共同奋斗。”第三,今后不希望有“万岁”的口号出现。“只有国家民族的万岁,只有三民主义及国民党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此外他还大力倡导“新政”,并放下架子,经常出现在普通百姓之中,希望以“新人新政”鼓舞日益低落的士气,改变台湾民众对蒋家及国民党的恶劣印象,巩固国民党的统治。

    在其统治前期,蒋经国基本上全套继承了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体制,继续维持所谓“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和“戒严令”,实行特务统治,严格禁止党外势力的发展,拒绝开放“党禁”、“报禁”。但为应付日益复杂的国际岛内形势,蒋经国也采取了一些与蒋介石不同的新的措施:在大陆政策上,蒋经国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提法,改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在岛内政策上,则全力推行“革新保台”路线,一方面实行“年轻化、本土化”政策,大量起用台湾省籍“青年才俊”和具有基层实力的地方官僚进入台湾当局的各级权力机构,并从1972年开始定期举办“中央民意代表(“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增额选举”,适当满足台湾省籍人士希望参与政治、政权的愿望,企图通过调整权力结构,扩大国民党的统治基础,缓和国民党传统势力与台湾本省籍势力日益尖锐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调整台湾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并相继开展了“十大建设”和“十二项建设”计划,加大对钢铁、石油、造船、交通、电力等的投资,以改变台湾工业结构,从经济上增强台湾“应变图存”的能力。在对外关系上,面对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中日建交、美国调整对台政策、与台湾“建交国”急剧减少的不利局面,提出开拓“务实外交”的政策,不计名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非建交国”的实质关系,以改变台湾日益孤立的国际处境。

    蒋经国的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岛内越来越激化的政治、经济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台湾当局的“统治危机”。党外势力日益壮大,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不断冲击、动摇着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国民党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点评

蒋介石逝世后,台湾社会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中坜事件(1977年)及美丽岛事件(1979年)。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台湾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7 2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7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飘逸 发表于 2011-10-17 18:44
据记载,严家淦就像蒋介石在大陆期间的林森一样,是个摆设:

《蒋经国接班》

蒋介石逝世后,台湾社会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中坜事件(1977年)及美丽岛事件(1979年)。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台湾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民国七十年代(1980年代),蒋经国解除台湾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外省人民众赴大陆探亲及直到国会改革。

据称曾交代时任驻美代表的钱复研究“戒严”(martial law)的意义,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长期戒严的观感。1986年10月7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Mrs. Katherine Graham),正式告知对方“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此后,《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的草拟工作,曾遭遇党内质疑大幅度开放自由权利是否合宜的声浪。蒋经国之回应是,“解严后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国民党必须改革的基调因此确定。 在国民党政府解除戒严之前,台湾的“党外”团体一直透过私下发行的政论杂志,要求全面落实民主政治与言论自由。

1979年12月在高雄市所发生的美丽岛事件,是对20世纪后期台湾民主化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主抗争事件,随之而来的对被逮捕相关人士的军事审判更是引起广泛注目。1984年发生的江南案,政府形象大损,并且受到来自美国强大的压力,随后蒋经国于1985年表示下届总统不会再由蒋家人担任。江南案成为促使台湾于1987年解严的关键事件之一。 1987年7月15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中华民国正式解除在台湾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金门与马祖则在1992年11月解除战地政务)。蒋经国确定“法统在法不在人”,民主改革不可逆转。随后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党禁和报禁

由于蒋经国良好的形象、加上执政时期正逢台湾快速的经济发展、专业人士不受制肘、最后放手台湾民主化、开放大陆探亲等关系、配合当时的媒体环境,使他获得人民很高的认同,台湾历次调查显示,蒋经国均为台湾人民最怀念及肯定的总统。

http://zh.wikipedia.org/zh-cn/%E8%94%A3%E7%B6%93%E5%9C%8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2 02:14 , Processed in 0.0493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