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1|回复: 6

《商君书》---残害中华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2 14: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的一大成就,大概就是过去只有帝王才能看的书,咱们也能够看到了!最近就有这样一本禁书现世,暴露了中国2000年封建专制的不传之秘。这本书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商君书》。最初公开讲解这本书的人,我们也应当记住,他就是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主任鲍鹏山。 


《商君书》就是有名的天下第一禁书,过去一直是太傅教太子的教材,只有历代君王和准君王才能读到。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当年那个北方落后的蛮夷之国秦国,为什么能在短短的14年迅速崛起,最终摧枯拉朽般地统一六国?也会明白,历代君王为什么会把老百姓修理得服服帖帖,一个王朝稀松平常也是三百年! 


商鞅真的太有才了,一本薄薄的《商君书》书,不到三万个汉字,居然把封建君主治国手段的细枝末节,阐述得头头是道,深刻到无以复加。《商君书》既讲道理又讲办法,真的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哪怕你目不识丁,只要听一遍,你就可以当皇帝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商君书》阐述的依法治国,集法家的丑陋和阴损之大成。《商君书》本身,就这么成了空前绝后的“严刑峻法”,读了让人不寒而栗! 


从零星的史料中,我们偶尔可以看到秦国士兵的恐怖形象——一个个腰里拴着人头。开始我总是不大敢相信,难道秦兵个个都是杀人狂?读了《商君书》才知道,这绝对是可能的。 


《商君书》的《境内第十九》实际上是个士兵奖励细则。这个细则,就是以人头数量来作为奖赏标准的。《境内第十九》说,“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这句话意思是说,“百将、屯长在作战时如果得不到敌人首级,是要杀头的;如果得到敌人三十三颗首级以上,就算满达到了朝廷规定的数目,可以升爵一级。”“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行间之吏也,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军队围攻敌国的城邑,能够斩敌人首级八千颗以上的,或在野战中能够斩敌人首级两千颗以上的,就算满了朝廷规定的数目,所有各级将吏都可得到赏赐,都可以升爵一级。军官旧爵是公士的就升为上造;”(译文) 


这种赤裸裸的“人头奖励政策”,彻底把秦军打造成毫无人性的野蛮之师!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代价,是22场大战,斩首181万。这个数字,还仅仅是有据可查的。秦军为何狂杀俘虏?明白了吧? 


世界上多次出现过文明民族被野蛮民族征服的历史倒退,从东方的秦灭六国、蒙元和满清征服中原,到西方的古罗马毁灭古希腊文明、日耳曼人灭掉古罗马文明,都是惊人的雷同!靠的都是血腥的杀戮政策,把士兵变成战争的机器!文明之师,岂能是野蛮之师的对手? 


《商君书》祸害最深的,还得说是治国之术,而其治国之术的核心一是毁商,二是弱民。《商君书》主张禁止粮食贸易,商人和农民都不得卖粮,甚至连为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服务的旅馆业也予以铲除。人民都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成为农民。人民不能离开半步,无法获得知识更新(也不需要),只能成为君主的生产工具。 


毁商之后,再就是弱民之道了。《商君书》认为,“有道之国,在于弱民”。通过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实行一教,统一思想,进行思想控制;通过剥夺个人资产,让民众依附国家;通过辱民、贫民、弱民,使人民贫穷、软弱,实现民弱国强。如果还有强民依然没杀光,还有杀手锏——发动战争,通过对外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这几点,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治国驭民心照不宣的诡秘暗器,是他们不惜以民生的代价来化解内忧外患矛盾,获得长治久安的看家本领! 


读到这里,所有的中国式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君主都重农轻商?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国家所有?为什么中国长期皇帝一人威严可以压过全国的百姓?为什么中国一直有法不依,人治大行其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为什么中国民众没有话语权,文字狱在中国越演越烈?为什么中国官员一直身兼一方官吏和教父的双重责任?为什么中国总会“恰到好处”地发动对内和对外的战争?为什么中国人和太平盛世,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无关?为什么中国人的身体素质一直比西方人差得多得多?为什么历朝历代中国不允许老百姓拥有兵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没有财产给后人继承?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禁止民间习武?为什么中国功夫师徒传承要有严格的师徒关系(背叛师傅要清理门户)?为什么秦朝之后(除了汉唐和东晋),中国人彻底失去了张扬的个性?为什么人类现代科技文化不可能率先在中国出现?同样的问题可以继续罗列,但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是严刑峻法!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悲哀,是历史选择了儒家而不是法家。真正的悲哀是,秦朝之后法家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商鞅的《商君书》的传承在封建专制君主的脑袋里。得势的法家根本不是真正的法家,而是法家的变种——为了一己私利挥刀自宫的奴才法家。帝王们一直在用法家的“阴和损”,在幕后操纵着中国的兴与衰;中国的法家,就是变法儿整人的;中国的儒家,就是用臆造的“天理”愚人的。法家把中国人整傻了,儒家把中国人整愚了!两者没一个好东西! 


中国的儒家能在汉朝以后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也就不仅仅是皇帝和董仲舒的功劳了。在“严刑峻法”的修理之下,中国人也就只能从《三纲五常》的熏陶中,找到一点可怜的心灵安慰。这一点,中国和欧洲的中世纪异曲同工。在可怕的瘟疫以及阿拉伯人和野蛮民族的入侵等天灾、人祸面前,欧洲人也只能从宗教中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如果西方人没有***的慰藉,东方没有儒家的安慰,那欧洲人和中国人就只有集体自杀了! 


《商君书》这种的皇帝枕边书,西方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杜撰出来。这就是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臭名昭著的《君主论》(1513)。不过,马基雅维利的“智慧”显然比不上商鞅。马氏不过强调君主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量,用冷酷和阴谋治国。无论是歹毒程度和阴损力度,《君主论》都远远不及《商君书》——这,你就不得不佩服咱中国人的“智慧”了! 


不幸的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的倒行逆施谬论一出笼,就受到广泛的谴责。马基雅维利本人,也被指为魔鬼的化身。他的名字甚至成了欺骗和阴谋的同义词。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除了拥有拿破仑、希特勒和斯大林等几个粉丝,在欧洲根本没有市场。 


商鞅所在的春秋战国,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到底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现在也难有定论。长期以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历史必然趋势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实际上和秦始皇留在石碑上的自我赞美之词是一致的。商鞅的中国第一位改革设计师的地位,也因此无可撼动了。董仲舒不被皇帝待见,商鞅落得个“五马分尸”。但他们都获得后世连绵不绝的赞誉,你不觉得奇怪吗?赞美商鞅,是替皇帝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商君书》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遗憾的是,这话是对中国帝王们说的;对民众来说,《商君书》是中国人噩梦的开始。秦朝以后,中国人最终变成了肢体羸弱,只知道盲从和服从的另类民族和大国愚民。等到中国人真正放眼看世界的时候,一切已经恍如隔世——我们已经看不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远 于 2011-11-15 16:15 编辑



 还好 有 youtub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毛泽东也读了《商君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熟读了,而且融会贯通。30多年前,批林批孔,赞美商鞅变法,焚书坑儒的那段历史想必经历过的人,都记忆犹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和法家是如何搞到一块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法家和儒家是一对冤家,在当时所有的思想流派中,两者间的冲突表现得最为突出,可以说是誓不两立。两派人物不仅在言语上相互攻讦,而且还在政治斗争中相互排斥甚至迫害。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反感法家的,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行”;而法家更是猛烈地攻击儒家,韩非子就说“儒以文乱法”,李斯更是撺掇秦始皇“焚书坑儒”。

其实,法家和儒家之间的距离比它们与墨家或道家更近。它们都主张君王要加强对臣民的统治,而墨家和道家则不热衷于此。但法家和儒家在如何加强对臣民的统治上却存在重大分歧。法家主张受用严厉的手段来统治臣民,增加君王的直接控制力;而儒家呢,主张要爱民,以换取民众的拥戴。正因为它们的争取的对象相同而又有重大分歧,所以它们之间的冲突反而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激烈。

当然,我说他们之间的冲突表现得很突出只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秦一统天下之后,法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儒家则完全退出政治舞台而潜藏于民间。汉在初期用黄老之学,为道家与法家之结合。至汉武帝,儒家思想重新兴起,统治者内法外儒,以儒家为表,以法为里,儒家就与法家搞到了一块。它们之间的冲突就不那么明显和表面化了,反而相互贯通,相安无事了,各有其用。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汉武帝后,中国的统治者可以让儒法相安无事,各用其用呢?一个用来忽悠老百姓,一个用来自己践行呢?而春秋战国时的诸侯怎么不这么用呢?难道是诸侯们智商低些?

当然不是,不是诸侯们的智商比皇帝低些,几百年的时间还不足以使人的智力水平有些微的提高。而是诸侯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而皇帝是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的。诸侯必须言行一致,否则他就会完蛋。他要么里里外外都采用法家的政策,要么里里外外都采用儒家的政策,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有两个因素决定了诸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一是诸侯国的规模相对较小,一是天下还有其它的诸侯国。如果诸侯不守信用,由于国家的规模小,他的臣民就很容易觉察到他不守信用。这与皇帝与民众的关系很不一样。皇帝在深宫大院,即使京城的百姓也难以了解皇帝的言行,偏远地方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皇帝不守信用,言行不一致,百姓很难觉察出来。而且老百姓对皇帝言行不一的觉察是一个递延的过程,有些明白得早,有些明白得晚。臣民们不容易得出一致的反应。所以,诸侯一旦不守信用,会很容易失掉民心。同时,由于诸侯国相对较小,国内的反对势力也容易聚集起与国君势力可以相抗衡的力量。所以,如果失去民心,就很危险,后果很严重,很容易被国内反对势力推翻。历史的表现也正是如此,春秋战国时代,大夫搞掉国君的政变屡见不鲜。

再有一个,天下还有其它的诸侯国。如果诸侯不言行一致,失去民心,那臣民还可以选择离开这个诸侯国,投奔其它诸侯国。那时迁徙是绝对限制不住的,统治者还没有那么强有力的手段来封锁国界。在科技不发达时,人口规模对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弱起着更重要的,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作用。所以,梁惠王对“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会耿耿于怀,忧心忡忡,对孟子大倒苦水,向孟子问计。

由于诸侯没有皇帝阴一套阳一套的外部环境,他就只有要么采用儒家,要么采用法家,不能调和两者,各用一处。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采用法家,拒绝儒家。为何?因为诸侯国之间利益领土冲突不断、战争频发。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强国并增强君主可以直接支配的力量。也许,按照儒家的主张,对民施仁政可以强国,但毫无疑问要假以时日,而且君主可以直接掌握与调动的力量仍会不足。当有外敌入侵时,就无法抵御,更不可能去讨伐征战他国了。

如是,虽然孔老夫子奔走列国满怀热情地推销他的仁政主张,诸侯们却都无动于衷,不愿采纳。孟子说“仁者天下无敌”,这话听起来漂亮中听,但不解梁惠王的渴。诸侯们肯定这么想,你让我施仁政,爱民,这样作对我有何好处?敌国打过来时,老百姓会积极抵抗吗?我又如何能迅速地将他们组织起来呢?还是自己直接掌握与加强军事与经济力量保险。所以,还是法家的主张对诸侯们的胃口。而法家与儒家为了争宠于诸侯,自然会水火不容。

到了天下一统,国家规模大大扩大了,天下也只有一个国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或早或迟必然会发现儒家和法家可以一块用。两者都是为君王的统治服务的嘛。而他们的主张,一个可以用来忽悠老百姓,一个可以留给自己用。皇帝不用担心言行不一,老百姓不容易觉察出他们言行不一;再者,老百姓即使醒悟了,也只有默默忍受或随波逐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选择离开的机会了。
分享

点评

中共就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嘴里喊着民主,手段却极其专制。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中国人民都发现共产党是靠着谎言和暴力治国,因为这世界又回到了诸侯国的时代。看看现在的权贵、富豪移民潮就知道中共政权已经快要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1-15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5: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5 17: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景远 发表于 2011-11-15 13:28
儒家和法家是如何搞到一块的?
在春秋战国时代,法家和儒家是一对冤家,在当时所有的思想流派中,两者间的 ...

中共就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嘴里喊着民主,手段却极其专制。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中国人民都发现共产党是靠着谎言和暴力治国,因为这世界又回到了诸侯国的时代。看看现在的权贵、富豪移民潮就知道中共政权已经快要完蛋了。

儒家思想的施仁政、爱民,其实和现代西方文明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普世价值是完全一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2 08:05 , Processed in 0.0374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