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57|回复: 55

足球往事 - 小说 (原创 windkin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8 1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windking (Mr Doctor)


一直想写一篇小说,讲述中国足球80年代的往事。最近写了十几万字,但是不是很满意,觉得故事性不太强,所以先发上来给大家看看。自我感觉要全盘推翻,重写才行。

下面是简述:

往事如烟。中国足球从1951年草创,倏忽已经六十年。

以1982为分界点,前三十年的中国足球虽屡经磨难,仍如潜龙在渊,以待时飞。后三十年的中国足球则突然改道,背负着亿万人的期望,一头扎入命运的深渊,如石沉大海,万劫不复。

球迷心已死。有人已经断言。但是,这又需要多大的失败和羞辱,才能冷却那曾经炽烈如铁水的鲜血?往事并不如烟,而是有如黑铁般沉重而坚硬。

一梦醒来的林涛惊觉自己身上的足球天赋。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如是说。这个支点,是一个黑白相间的球体,静静地放在一片绿茵场上。那一端,是沉淀数十年的悲怆往事;这一端,是一个瘦削孱羸的少年。沿着中国足球的命运脉络,他如蝴蝶振翅,柔弱而坚决地投向那未决的暴风雨中。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荒诞吗?或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1-11-18 10:11 编辑

楔子

往事并不如烟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离弃了起初的爱。所以要回想你是从那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    (--启示录2:4-5)

1977年,7月30日。北京工人体育场。

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进行到最后一天,中国青年队在决赛中对阵香港队。这是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足球比赛,虽然离开赛还有一个半小时,八万名观众却早已坐得满满当当。按照这时的规矩,看球时严禁大声喧哗,但是整个体育场依然人声鼎沸,就连脚下的地面也隐隐传来轻微的律动。

时至盛夏,中国人脱去了一成不变的蓝色中山装,换上了白色的汗衫或者衬衣。在夜间灯光的照耀下,整个看台明晃晃地有些刺眼。70年代末的北京,此时别处的暑热都已消散,然而在这里,却仿佛比白天还要热上几度。热烘烘的空气没有一丝流动,好像无法承受如此众多的呼吸似的,让人有一种恍惚的窒息感。几乎所有人都拿着一把扇子,拼命地扇着风。大家都在翘首盼望运动员入场,好像比赛一开始,就可以带来一点清凉一样。

突然,主席台两边开始传来一阵欢呼声与鼓掌声。其它看台的人们都伸着脖子想看看究竟,彼此交头接耳,四下打听出了什么事。过了一阵子,一个身影出现在主席台前,有礼貌地跟着大家一起鼓掌。眼睛尖的人看到,情不自禁地喊出声来,“小平同志。小平同志也来看球了。”整个工体顿时沸腾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欢呼跳跃,把遮阳帽扔到空中,用扇把拼命地敲前面的座位,一些女同志甚至流出了眼泪。

邓小平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复出,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所想,或许只是巧合。但是从此刻起,足球在中国就被烙上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在无数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它被赋予了最多的精神涵义,也承载了最为复杂的情感。尽管在随后的年月中,中国足球一路下滑:从国人心目中的无冕之王,到“恐韩症”、“黑色三分钟”等无数命运的怪圈,再到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甚或于弃如敝履。然而,无论多少人多少次地宣告自己的麻木与淡漠,中国足球仍然是埋在国人精神中的一根尖刺,时不时尖锐地刺痛我们深处的耻辱感。

   3.jpg

8万足球观众鼓掌 邓小平后两次“复出”的首次露面

1981年,中国队遭遇一场默契球,被挡在西班牙门外;
1985年,黑色的5.19,记录了中国球迷第一次愤怒的宣泄;
1989年,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脚到罗马;
1993年,红地毯迎来外教,小组却未能出线;
1997年,金州不相信眼泪,再次折戟沉沙;
2001年,借着日韩举办世界杯的机会,第一次进入决赛圈,却一球未进,三战皆负。

然后在随后的岁月中,中国足球延续着自己的宿命,从亚洲一流下滑到二流甚至三流,以至于同任何一个国家队交手,都令人心惊胆颤。而潜藏在足球绿茵下的种种黑幕,更是足以宣判整个运动的死刑。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仿佛已经是世间最为复杂、最为荒诞、也最为悲怆的问题。

哨声响起,大家的注意力又被转移到球场上。坦率地说,这一场球赛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攻防平淡,节奏缓慢。唯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中国青年队的门将,年方24岁的李富胜。但是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比赛已经可以接受了。毕竟十年文革刚刚才过去,中国足球百废待兴,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指望中国足球可以打出什么高水平来。然而无人可以预料的是,就在四年之后,场上的这批年轻球员将会在一个书生气十足的教练率领下,如同狂飙一般崛起,以一种清新流畅的技术流风格迅速成为一支亚洲一流球队。

如果不是那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假球,他们将注定成为一段怀念中的传奇。无人可以回答,如果这支中国队打进了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中国足球的历史是否可以改写?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却又是如此的沉重。即使如果有一只蝴蝶,展翅飞进这历史的黑洞,那强大宿命的惯性是否依然会将它撕裂,出现一点扰乱,然后重归死寂?无人知道。

比赛结束了。中国青年队最终以2:1战胜了香港队,获得了冠军。在运动员交响曲的伴奏下,邀请赛组织委员会向冠军中国青年队、亚军香港队与季军朝鲜大同江队颁发了奖杯。赛后邓小平走进休息室,接见了获得冠军的中国青年队队员。邀请赛组织委员会主任,同时也是足协主席的黄中一边介绍队员的名字,一边说道,“他们都还是一帮小伙子,是我们国家足球的希望。”

邓小平颔首道,“哦,年轻人好啊,青出于蓝嘛。现在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没有年轻人是不行的。”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搞足球也要现代化啊,要多出去打比赛,提高队伍水平,尤其是要从娃娃的时候抓起。”

黄中马上接道,“您指导得对,我们回去就下决心狠抓青少年足球工作。”邓小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倘若一个熟稔中国足球历史的人此时或许会发现,按照历史的轨迹,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方针,要等到1985年才会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转述出来。难道真有一只蝴蝶振翅,飞入那历史的洪流中了吗?恰在此时,正在散场的观众们突然发现,不知何时天空已是乌云密布,隐隐的雷声催促着人们停止了闲聊,加紧了回家的脚步。不一会儿,整个体育场都清净下来了。唯有绿茵无言,独对苍天。

暴雨将至。



点评

小虫对足球的厚爱很持久啦,有时都感染了我,常常打开你的视频看。还真有意思呢。 这是我的大学年代。可我那时只知道中国女排,所以就选了排球课。对足球规则到现在也不知道很多,不过精彩的带球射门我还是看得出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1-18 1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    1982

主啊,是时候了。    (--里尔克 《秋日》)

第一章    我是谁?

清晨时分,邻居家养的鸡都还没有叫。

林涛猛地睁开双眼,大口地喘着气,凝视着高高的屋顶。熹微的晨光正透过房梁旁边的一片亮瓦,在屋里洒下一束柔和的光线。一些细微的浮尘在光线里浮动,好像刚才梦境里支离破碎的片段。这盛夏早晨的空气中,却有着一些秋季的清冽。

他从凉床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端起床边的搪瓷缸子,大大喝了一口水。这水是昨晚从街边的水井里打的。井水的质量很好,即使过夜了还是有一股淡淡的甜味。转过头来,大穿衣镜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男孩,瘦削的脸庞带着一点苍白,略微凹陷的眼窝中是一双大大的黑眼睛,短而柔顺的头发披了汗,乱蓬蓬地贴在脑门上。

他收回目光,开始环顾着自己所处的房间。这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平房,在70年代的四川城镇中极为常见。房间中间用一道黑色的布帘隔开,那边自己的父母还在熟睡。周围的一切事物,塑料热水瓶、白搪瓷水盆、厚重的大衣柜、贴着毛主席语录的穿衣镜、竹片编成的凉椅、竹书架上有点破旧的半导体收音机,甚至那盏白炽灯的式样,都在提示他所处的这个贫乏而又健康的时代。

他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刚才的梦境极其沉重,又极其陌生。他完全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一场梦,好像才从另一个世界穿行过来。他慢慢又重拾起对现在这个世界的熟悉感。他叫林涛,今年13岁,正在四川省重庆市下属的双江县一中念初二。他的父亲叫林增祥,在县一中当初中英语教师;母亲叫陈莲芝,是街道工厂的工人,每天替县里的火柴厂糊火柴盒。他有一个哥哥林波,现在还在沈阳军区后勤部队当兵。家里的生活条件不算差,但是也绝说不上好。总之,这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最普通的一个县城家庭。

他继续喝了几口水,做过的梦慢慢又浮到自己的脑海中来。在梦里,他可不是自己梦想中的解放军,手握钢枪,驻扎在祖国的边陲;而是站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从顶上,一片黯淡的乳白色光线洒下来,可以看到草坪上的草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在草坪的那一端,有一个白色的框子支在地上,挂着一张网。而在自己的脚下,有一个球形的物体,黑白相间,静静地放在草坪上。他明白过来,自己原来是站在一个足球场上。

突然之间,整个球场如同被正午的阳光直射,这光芒几乎让他整个人都变得透明。四面响起了巨大的噪音,好似成千上万人声嘶力竭的呐喊。一阵巨大而强烈的情绪迎面袭来,如同沉淀了一个世纪的愤怒与悲伤,让他不由自主地跪倒在球场上,汗如雨下。

他不知自己从哪里来的力量,居然顽强地站了起来,瘦削的身躯好像一张被绷直了的弓。举起双眼,他迎球抬脚,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随着这道弧线,无数场面好似奔马一般汹涌而来,践踏了他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沟回。画面忽然在一张照片上定格下来,他定睛一看,那是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容,好像自己长大的模样。这张照片就那样停顿在那里,忽然迎面冲来,如同没有遮拦的闪电,穿过他毫无防备的脑海,不知所终。他一个激灵,挣扎着从梦中惊醒过来。

林涛是一个典型的六十年代少年,上小学时就没怎么正经读过书,顶多会背几篇毛主席语录。对于他来说,外国就是苏联、朝鲜与阿尔巴尼亚,娱乐就是样板戏与革命电影。在眼下这个年代,中国依旧如同一架老掉牙的留声机一样,日复一日播放着相同的单调乐曲。对于这个贫乏的中国来说,足球是多么一个陌生的词语啊。如果换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面对如此情景,大概外星人、穿越、虫洞等词语立马会涌入心头。然而此时此刻,林涛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做了一场无比真实的噩梦。

在他的梦里,好像一只手在快速翻看小人书一样,一幅幅画面转瞬而逝。与小人书不同的是,这些画面都是一场场的足球比赛;同时被灌输进来的,还有海量庞杂的数据信息。换言之,这就好比整个足球历史数据库,被迅速压缩进这个中国少年的头脑中。大多数信息眨眼而过,只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淡淡的影子。唯有一部分信息,带着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深深印入大脑的沟回中,好似用刀刻下一样难以磨灭。这些信息可以用一个公式进行说明:

中国 + 足球 = 耻辱。

林涛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体育课里就开始踢球了。对于他来说,踢球虽然有意思,但是还是比不过从小打到大的乒乓球,甚至还不如每天上午的第五套广播体操。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不关心足球,因为他的爸爸林增祥可算得上一个超级球迷。林增祥解放前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开始踢坝坝球了。那时他最崇拜的球员,是五十年代西南战斗队的守门员,号称“橡皮大门”的曾雪麟。对当时国家队的成员,比如张宏根、陈成达、年维泗、张俊秀等等,林增祥也是如数家珍。自己的哥哥林波还小的时候,林增祥就开始训练他踢足球,只不过自己生下来不久就闹文革了,家里的足球氛围也随之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爸爸的心目中,中国足球到底在世界上能排老几不好说,但是肯定是亚洲一流,绝不会如梦中那样,连一些亚洲三流国家都踢不过。要知道,去年的亚洲杯中国队可是拿了个第三名。这事千真万确,那天林涛在爸爸学校的传达室看报纸,亲眼看到人民日报上有报道了的。自己还记得,中国队在半决赛里面打伊朗,一直到加时赛才输给对手,要不然说不定就拿个冠军回来了。这样想起来,自己做的真的只是一个梦罢了,大概这几天玩得太疯,睡觉也不大老实。

林涛苦笑着,摇了摇头,翻身下床。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外面的公共厨房,在水缸里面舀了一瓢水,洗漱之后拍了拍脸,换上了一双轻便的胶鞋,出到门外向着体育场跑了过去。每天的晨练最初是林增祥怕他发育不良,强迫他跑步,现在却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林涛已经开始了青春期的发育,在放暑假前还只有164公分,现在一下就窜到170公分。在当时普遍矮小的四川人中间,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才有的身高。由于发育太快,贫乏的饮食又不能给予他充足的营养,所以他看起来极为瘦削,好似一根电线杆一样。但是和很多高个子少年不同,他并不驼背,而是有着一种挺拔匀称的体态。跑步的时候,有点蹦蹦跳跳的,很像一只羚羊,极其富于节奏感。

太阳还没升得太高,不时还有点凉风。在四川盆地闷热潮湿的夏季中,这是难得的好天气。林涛一边跑,一边继续在头脑中回忆昨晚的梦境。很奇怪,虽然很多场面都记忆模糊了,但是那些球员的动作却都历历在目。想着那些美妙的动作,他的脚也不禁有点发痒。斜眼一瞧,路边有个小石子,圆不溜秋的,正好合适练脚。林涛跑过去,伸出右脚,用脚掌轻轻地一拉,然后用外脚背微微一挑,像一个铲子一样将这个石子铲了起来。他接着摆动小腿,用正脚面将石子踢起来,在空中带着一点旋转,又回到了他的脚面。他连续地踢了几下,然后用脚面轻轻地将石子卸下来。

他停在那里,一时间有点纳闷。他明白这种动作在足球技术中叫做颠球,林波在家的时候,偶尔也会拿沙包啊什么的颠着玩。那时候自己很羡慕哥哥的脚法,但是林波告诉他,颠球不苦练几个月,绝对没有办法掌握。但是现在的自己,做起来却轻而易举。他甚至觉得即使哥哥在这里,也不一定能做得这么轻松。难道,哥哥所说的不对?不,林波不会骗他。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和自己昨晚上的梦有关?林涛随即就摇头否定了自己的答案。哪有这种事啊?自己又不是程咬金,梦里面也没有什么白胡子老道给自己传授武艺啊。

他一面这么瞎想着,一面随意而轻松地颠着石子。他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脚对石子有着一种准确地控制,就好像春天的时候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得有多高多远,他手里始终攥着那条线。自己的脚和石子之间好像也有一根无形的线,哦不是线,而是一根橡皮筋,不管石子飞得多高,都会弹回到他的脚面上来。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头脑中的所思所想,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到自己的脚上,每一次的出脚,林涛都觉得自己的身心有种愉悦的感受。

不知不觉间,他颠着石子已经跑到了体育场跟前,连自己也不记得到底颠了多少下,想来几百下总是应该有的吧。想到这里,林涛不仅有点得意。在他的印象中,就算是自己的好朋友,校足球队中技术最好的范志同估计也颠不了这么多下。把石子踢开,林涛跑进体育场,远远就看见范志同正在跑圈。林涛跑过去,趁范志同不注意,挤了他一下。

“哎哎,你这个同志今天早上打鸡血了吧?这么兴奋。”范志同是个小胖子,林涛那一下对他来说几乎就没什么影响。

“饭桶,我告诉你。”林涛肩并肩地和范志同一起跑,一面扭头说着,“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什么梦。你参军打苏修了?”范志同知道林涛的理想,开玩笑地说道。

“不是。我梦到自己成了个踢足球的了。”

“这有什么稀罕的?”范志同撇了撇嘴,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

“听我说啊。关键是,今天早上我起来,就觉得自己踢球水平长了一大截。你说怪不怪?”听到这里,范志同转过身来,一面后退着跑步,一面挤着眼睛朝林涛说道,“哎,你不会是看我要当队长了,有点红眼病吧?”

范志同是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人。父亲范晓农以前就是重庆体委的干部,文革的时候被下放到双江县农机厂,范志同也在这里的永红小学上学,与林涛同班,又一起考上了县一中。范晓农去年已经落实了政策,回到了重庆体委,主抓三大球。范志同这边等着初中毕业,也要回重庆去。因为父亲的缘故,范志同从小就学踢球,一招一式颇有章法。到了县一中以后,很快就进了校队,是当之无愧的后防中坚。快放暑假的时候,校队的王老师已经告诉范志同,开学以后他就是队长了,所以范志同才会这样跟林涛开玩笑。

林涛呵呵一笑,耍了个激将法,“要不咱俩比比看?”他是真的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夜之间踢球就开窍了。

范志同站住了,上下打量了林涛一下,伸手来摸他的额头,“哎,你是不是睡糊涂了?”

林涛躲开他,说道“不比怎么知道呢。谁输了谁请吃冰糖冰糕,怎么样?”这时候的冰糖冰糕要五分钱一根,对于他们一个夏天只有一块钱的零花来说,算是个比较大的赌注。

“好。你娃吃了豹子胆,老子今天这冰糕吃定了。”老子是范志同的口头禅,但是很少对林涛使用,看来脾气有点上来了。

“比啥子?”

“颠球,这个最容易分输赢。”

林涛抿嘴一笑,心里说道,要的就是跟你比颠球。范志同跑完步,一般还要练练球,所以足球就随身带着。他走到一旁,从网兜里掏出一个塑料皮球出来。现在这样一个皮球要一块多,算是贵重物品。范志同平时都是很珍惜的,踢完了还要擦得干干净净。他用手把球抛起来,抬脚颠了起来,一口气就是50多个。范志同也没数数,觉得差不多了就停下来,“你要是能颠50下,就算你赢。”

林涛稍稍斜了斜身体,又用外脚背将球挑起来,轻轻颠起球来。还别说,足球在脚上的感觉就是跟石子不一样,更有弹性,也更容易控制。颠了20来下,林涛越发来了感觉,皮球轮番在脚背和大腿间来回,动作也越来越花哨。暗中数着,觉得应该已经够50下了,林涛一脚将球高高踢起,居然用头和肩膀轮番顶起球来。林涛顶了几下,才将球停下来,抬眼一看,只见范志同正目瞪口呆地瞧着自己。过了好一会,范志同才仿佛醒过神来一样,一把抓住林涛的胳膊,说话的声音都好像有点颤抖:

“小涛,你这是从哪里学的?你爸爸教你的吗?”随即自己也觉得不可信地摇了摇头,不可思议地望着他,“你真的是昨晚做了梦就会踢球了?”

“是啊,难道我还会骗你哟!”林涛也有点兴奋地问范志同道,“饭桶,我踢得怎么样,还过得去?”

“什么过得去?你娃踢得简直是解放碑的钟,不摆了。我这么跟你说,我觉得就算青年队的也不一定踢得有你这么好。”现在的四川青年队,实际上是由重庆代管,也就等于是重庆市队。范志同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进青年队踢球,但是他妈舍不得让他吃苦,坚决不同意。所以在范志同看来,说林涛比青年队的踢得还好,已经最大限度的表扬了。

林涛自己也不由得吃了一惊。他原来也就觉得自己可能比范志同好点。但是他听过范志同跟他吹过这些青年队的球员们,比如刚刚从七中选进青年队的张达明和徐光福,还有去年进了四川二队的余东风等人。在范志同嘴里,这些人技术比他好十倍,如果自己比这些青年队球员还好,那是什么水平?想到这里,林涛一时间有点出神。

正在这时,体育场的喇叭开始响了,正好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音员正好说道,“据新华社讯,一九七七年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昨天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闭幕。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李先念、吴德、陈永贵、吴桂贤、苏振华、李井泉、阿沛•阿旺晋美、胡厥文、王震出席了闭幕式,并观看了香港足球队同中国青年足球队的比赛。当邓小平副主席等领导人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八万观众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外交部副部长何英,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徐运北,参加这次邀请赛的各国和地区的朋友们,也出席了闭幕式并观看了比赛。在今晚的比赛中,中国青年队以二比一胜香港队,获得这次邀请赛的第一名,香港队获得第二名。”

林涛听到这里,猛地一抬头,转过头来问范志同,“刚才广播说什么?”

“中国青年队拿冠军了。”

“比分是多少?”

“二比一。”

“亚军是谁?”

“香港吧好像是说。”

林涛的身形不由得一晃。不为别的,因为这条消息和他昨晚梦境中的记忆完全一致。不仅是因为邓小平副主席的出现,甚至连冠亚军的名次和比分都和梦中丝毫不差。他甚至还隐约记得比赛中香港队员陈发枝的一脚远射,李富胜飞身鱼跃将球挡出底线的情景。难道说,自己所梦见的,真的是以后将要发生的事?中国足球所要面临的,真的是梦中那悲惨的命运吗?

少年抬起头来,一轮红日刚刚升到体育场的看台上面,整个体育场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金黄色中。沐浴在晨光下的少年人心潮澎湃,心中好似打鼓似的问着一个问题:

那么,我又是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主力中锋

1977年的新学期开学了。对于全国所有青年人来说,这都注定将是难忘的一年。就在这年10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一时间,全国上下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将近600万人争夺不到30万个名额。

但是目前一切都还很平静。而对于林涛和范志同来说,即将到来的高考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俩今年都才上初三。

整个八月里,范志同都和林涛泡在一起,天天踢球。他对林涛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天才。范志同是不会相信林涛那种做了一个梦,就会踢球了的解释,还当是在茶馆里说评书呢?范晓农周末偶尔回来的时候,范志同把这事跟他爸一说,范晓农也很感兴趣。在范晓农看来,这事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林涛非常有踢球的天赋,只不过之前从未发现罢了。毕竟他爸林增祥就是一个超级球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还会打洞呢。但是对于儿子对林涛的吹嘘,范晓农也是将信将疑,还想哪天有时间约上老林,看看两个孩子踢球呢。

今年本来校足球队并不特别忙。因为传统的“三好杯”赛事是由篮足排三大球轮着举行,今年应该是篮球比赛。但是,从新学期开始,一项新的足球赛事将会拉开帷幕。八月末,国家体委、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行文,在全国16个足球传统城市发起了“幼苗杯”、“萌芽杯”与“希望杯”足球赛,重庆是参与城市之一。幼苗杯的参加年龄为12岁以下,为五人制,全场40分钟;萌芽杯与希望杯都是七人制,前者年龄为14岁以下,全场60分钟,后者年龄为16岁以下,全场80分钟。在林涛对后世的记忆中,这项赛事应该要等到1980年左右才会提出,今年提早推出据说是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

这所谓的“三杯赛”要求在每个参与城市中,至少要组织30所学校参赛,每个城市的冠军球队再进行全国比赛。林涛好像记得,这项赛事大概进行了没几年就没影了,估计是参加的学校对比赛没什么兴趣吧。不过至少在今年,16座参与城市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都专门成立了由体委主任担任组长,革委会分管主任担任名誉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赛事。作为足球传统学校的双江县一中当然也参赛了。不过一中的实力在重庆市还挂不上号,比起老牌强队如七中、十三中等差了不止一筹。所以双江县一中对于更高级别的比赛,基本没有什么想法。尽管如此,学校领导对此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校队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这下,校队教练王渝生可就有点压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渝生年轻的时候在重庆队,也就是所谓的四川青年队打过一阵子替补,有点专业基础。后来当知青,插队到双江,又从这里考上了师专,毕业后就分配在一中。他年纪也不大,才二十八岁不到。双江县一中说是有足球运动传统,但是眼下这拨学生基本是在动乱中长大的,根本谈不上足球基础。目前看起来,技术不错的只有队长范志同,防守进攻都有把刷子,还有两个初二的学生,谢巍和高举,速度快,有点技术。另外两个防守队员,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以前基本没摸过足球,不过身体素质条件还算可以,长得都是膀大腰圆的。一个叫陈国庆,外号陈蛮子,一个叫邓九香,外号邓大汉。陈蛮子念初二,邓大汉上初三。其他的队员,就基本挑不出有什么特色的来了。

王渝生觉得难办的是,到底把范志同放什么位置。如果让他打前锋,后面的陈蛮子和邓大汉基本等于漏勺;如果让他打后卫,前面的谢巍和高举射门又老是找不到目标。想来想去,始终没有好办法来解决。他正在坐在办公室里面,点着烟冥思苦想的时候,就听见外面有人喊报告。进来一瞧,原来就是范志同。

“饭桶,你不去上课来这里干嘛?”看来范志同的外号已经尽人皆知。

“还早。王老师,我来就是想问,咱们学校是不是要参加‘萌芽杯’啊?”

“是啊。怎么……?”

“王老师,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怎么样?他是我的朋友,球踢得特别好。”

“你朋友,咱们学校的?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哦,他以前不踢球的。”范志同看见王渝生脸上奇怪的表情,赶紧补充道,“我以前也不知道他会踢球,今年暑假的时候才知道。他说了他做了一个梦,醒来就特别会踢球了。哎呀,王老师,反正我也说不清楚,要不我把他叫来,你看看不就知道了?”

王渝生忍住训斥范志同的冲动。我都火烧眉毛了,这个月就要比赛,可球员还没选好。你还来添什么乱啊!不过他看范志同挺认真的表情,鼻子里答应了一声。范志同也没管,赶紧顺杆爬,“那我下午训练的时候就带他过来”,一溜烟跑了。

到下午训练的时候,王渝生几乎都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结果远远就见范志同领着一个学生走过来,才想起这么一出。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林涛,个子挺高,但是身材太单薄。他仔细看了看林涛的两腿,由于经常跑步,肌肉倒是发育得不错,看起来范志同说得还算有点靠谱。不过足球不比别的项目,身材好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技战术水平到底如何才是最关键的。王渝生没有说话,范志同走上来介绍道,“王老师,这是我朋友林涛,现在在初三3班。”

王渝生微微颔首,朝着林涛说道,“听范志同说,你球踢得不错,什么时候开始练的?”

“今年夏天。”

“有专门的教练指导吗?”

“没有,就我自己跟范志同踢。”

“我们校队今年是有比赛任务的,没有太多时间再来纠正技术动作……”王渝生基本上宣判了林涛的死刑。开玩笑,才练一个夏天,即使他有点天赋,肯定技术底子也不会扎实。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再来抠细节了。

“王老师,你让林涛踢踢看,他真的不错的。”范志同一看王渝生的表情,就知道要坏事,赶紧插话道。

王渝生沉思了一下,反正校队也缺人,试试看也没什么,“行,试一下也好。”挥挥手叫道,“谢巍,过来。”

谢巍是初二1班的学生,个子不高,从小也是踢坝坝球长大的。初一的时候,王渝生见他有点灵气,所以招他入队。为了抠他的技术细节,可没少下功夫。正是为此,王渝生才对踢坝坝球长大的这些孩子缺乏耐心。

谢巍跑过来,王渝生拿下巴点了一下林涛,“你跟他比比抢球。”抢球是校队的一个基本训练方式,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子,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比赛,看谁能够尽量多地将球控制在本方脚下,被对方抢下球或者出圈为负。这是少年足球打技术底子的一个重要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队训练用的圈子,大概半径为两米左右,用石灰画在煤渣铺的操场上。比赛先由林涛拿球,谢巍来抢。谢巍虽然是踢前锋的,但是速度快拼劲足,抢球中一步上抢经常奏效。谢巍见林涛把球停在脚下,也没活动活动,有点欺负他是生手,就一个大步迈上来,伸出右脚来抢球。林涛一直把球停在脚下,谢巍抢上来的时候也没动,直到他几乎要逼近自己的时候,用右脚外脚背拨了一下球,好像是要往右边躲的样子。

谢巍心里一笑,呵呵,等的就是你这一下。他上抢这一下只是虚招,是逼迫对方躲避他,他马上身形往左转了一下,快速伸右脚准备去捅林涛脚下的球。他的速度很快,对手的节奏往往不如他,很容易被他捅掉皮球。可是只见林涛一下踩住球,好像一支圆规一样,左脚支撑,右脚划了一个圈,把球从右侧在身后拉到左侧,轻轻巧巧地就躲开了谢巍的上抢。在林涛的记忆中,这样的动作首先由荷兰足球巨星克鲁伊夫创造,也被称作“克鲁伊夫转身”。可是在现在的中国,这样的技术动作在成年队中也很少看到,更不用说是一支普通的中学校队了。

谢巍回头,脚下不停顿,继续上抢。林涛这次没有选择原地等待,而是带球慢跑,迎了过去。他一面跑,一面左右腿轮换在球前交叉,好像在骑自行车一样。谢巍被他这个踩单车的动作搞得有点糊涂,不知道该抢哪一下。就在他一犹豫的功夫,林涛右脚轻轻一扣,把球从他脚边拉过去,再一次过了他。谢巍有点恼怒,见林涛转过身,又朝着自己跑过来。他没有上抢,而是打算在林涛过人的时候伸脚拦住他,球过人不过。就在他伸脚准备拦住林涛去路的时候,只见林涛用外脚背稍稍拨了一下球,迅速用脚内侧推了一下,直接把球从他两脚之间穿了过去。

谢巍被过了小门,脸上更是感觉无光,转身就追。这次他的动作非常凶悍,几乎就在林涛刚转过身来的时候,就逼上来,身体滑到地上,右脚好像剪刀一样挥了过来。林涛并不着急,嘴角一抹微笑,轻轻拿右脚外侧将球拨开,避开谢巍的这一下凶猛的抢截。然后迅速扭动脚腕,脚内侧将球一挑,皮球好像被鞭子抽了一下,一下跳起来,恰恰从谢巍的腿前飞过。这一记漂亮的过人动作被称作“牛尾巴”,是由巴西足球明星里维利诺发明的。林涛印象中,好像还没有哪个亚洲球员在比赛中做出过这种动作。

“好了。”王渝生发话了。不大的一会功夫,他就看出来这个高高瘦瘦的学生踢球虽然花哨,但是动作异常干净,一点都没有踢坝坝球长大的孩子那些多余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林涛做起来非常轻松,如果不是经过刻苦的练习,绝对无法养成这样柔软的球感。他盯着林涛问道,“你真的是从今年夏天才开始踢球?”

“嗯,是的。”林涛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解释,自己的梦别人是绝对无法相信的。

范志同在旁边插话,“王老师,林涛虽然踢球时间短,但是很刻苦的。暑假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和我一起训练呢。”王渝生点点头,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觉得自己有天分就放松训练,那是绝对不可能成才的。

其实,他这是冤枉林涛了。林涛一直觉得虽然自己一夜之间就好像懂得踢球了,但是始终有一种虚幻感,好像这种对球的感觉随时都会失去。所以他才加倍努力地训练,想尽可能地留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天分。整个八月中,他除了早晨跑步,下午和范志同一起踢球以外,除了吃饭和写作业的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在踢球。说来也怪,只要是他在踢球,全身心就会不自觉有一种快乐的感觉,以至于他养成了踢球时微笑的习惯。踢球,对林涛来说,就是最高的享受。

王渝生伸出手,拍拍林涛的肩膀,“不错,你被录取了。”掏出哨子来吹了一下,“集合。”十来个学生,从高到低站成一排。范志同站到队伍前,“立正。向右看齐。报数。”清点完人数后,跑到王渝生跟前,“报告教练,本次训练应到人数14人,实到人数15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渝生走到队伍前,先让大家稍息,然后跟大家介绍道,“今天我们要欢迎一位新同学加入校足球队,他就是初三3班的林涛同学。”他让林涛出列,然后对大家说道,“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林涛同学虽然踢球时间不长,但是训练刻苦,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榜样。大家都知道,这个月马上就要打萌芽杯的比赛。接下来,我们就要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大家有没有信心为学校争光?”

“有。”一群孩子用青春期男孩特有的公鸭嗓叫道。

“好。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区分一下主力队与替补队。我宣布,范志同、谢巍、高举、陈国庆、邓九香、林涛为主力队,守门员是何开荣。其它队员将组成替补队。”听到王渝生的宣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林涛。这个新来的一下就进了主力队,替补队员们心里都有点酸酸的。但是没办法,人家球的确踢得不错,刚才那几下自己是绝对玩不出来的。听说这个学生今年夏天才开始练球,大家心里都对自己以前的训练态度有点后悔,一时间都憋了一股劲儿,这次一定要好好练。

王渝生将队员们的表情看着眼里,心里暗乐。这个林涛倒是来对了,不仅可以解决前面的进攻问题,还借此调动了队员们的训练积极性,算得上一石二鸟了。嗯,对了,不知道这个林涛实战表现如何,临门一脚怎么样。

抱着这个念头,王渝生接下来组织了一场主力队和替补队的比赛。主力队这边陈国庆和邓九香打后卫,范志同打中场,谢巍和高举分别打前场左右两边,林涛被摆在中锋的位置。一中校队的主力队和替补队实力差别较大,往往都是主力队压着替补队打,但是主力队虽然技术身体都占点优势,实际的比分差距却往往只有一两个球,这是因为谢巍和高举虽然有点速度,但是临门一脚比较差。范志同能打中锋,但是得分更多靠头球,而两边的传球又不能保证足够的精确性。王渝生用林涛打中锋,目的就是看看他门前的感觉如何。

主力队一如既往地抢下球,开始组织进攻,按照平时的打法,一般范志同拿下球就转到两边,由两边起球传到中间找机会。这也是近年来在中国足球中流行的433打法,两翼齐飞战术的翻版。这时候范志同拿球后,正好看到林涛就在他的前面,不仅一怔:校队里面的中锋打法都是在禁区附近游动,而林涛却已经撤回到中场来拿球了。他也没太多想,顺势将球传给了林涛。

林涛拿球,先抹过了对方过来防守的一名前锋,然后沿左路衔枚疾进。他的动作并不花哨,面对对方的一名防守球员,他只是伸脚一捅人球分过,靠自己的速度过了防守队员,继续前进。

谢巍本来在左路站着,看到林涛跑过来,于是向着中路跑过去。他这一跑,对方盯着他的一名防守队员就有点不知所措。还在犹豫的功夫,林涛已经内切到禁区线边缘,于是这名防守队员转身准备贴住林涛。就在他刚贴过来的时候,林涛伸脚一扣,迅速起左脚传出一记低平球,恰好送到禁区中谢巍的脚下。此时谢巍身边已经没有队员防守,他轻松地将球打入球门右下角。

“嘀”的一声,王渝生吹停了比赛。他把林涛叫过来,问道,“你刚才为什么不在禁区附近等球,而是跑出来要球。”

林涛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觉得我站在禁区附近也没用,我比较瘦,抢不过他们。”

“那你为什么拿了球不直接射门,而是选择传给谢巍呢?”

“他当时身边没有别人盯他,比我的机会更好。”

“你看见他了?”

“没有,但是我感觉得到。”林涛说的是实话。

王渝生定定地看了他一会,然后一拍大腿说道,“好!从今以后,主力中锋就是你的了。”这个孩子简直是个宝啊,不仅技术出色,更难得的是不贪功,而且对球场上的形势有一种准确的判断力。王渝生还记得,在青年队的时候,教练就说过,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对球场形势的判断能力。刚才那球,站在场外的人可能不觉得什么,而林涛在场上,他选择的突破路线与传球时机,几乎都是无懈可击的。王渝生不由得对球队的比赛前景重新燃起了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首战告捷

9月18日,重庆市萌芽杯足球赛第三小组首场比赛在重庆十三中足球场展开,十三中坐镇主场对阵双江县一中。

重庆十三中也就是以前的兼善中学,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30年代创办,有着深厚的足球历史传统。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就凭着一群在河边沙坝上赤脚踢球的少年,居然取得了重庆市中学生青年组亚军、少年组冠军的骄人成绩。五六十年代四川队的著名球员,绰号“奥赛罗”的李英璜就毕业于十三中。尽管受到文革影响,足球人才出现了断层,但是现在的十三中实力也仍然远在双江县一中之上。

半个月的训练并不足以将队伍捏合成型,不过林涛在训练中的出色表现让王渝生坚定了将他和范志同分别树立为攻防核心的思路。围绕着这一思路,王渝生重新改进了球队的打法。谢巍和高举有速度,体力也不错,但是传中脚法稍差。所以王渝生干脆将他俩拉回来,协助两名后防队员陈国庆和邓九香防守,而把范志同前推到中场。在防守的时候,范志同在中场堵截,后面谢巍和高举重点防对方在边路的突破,陈邓两名球员则负责处理高空球。进攻的时候,直接将球交给林涛,然后谢巍和高举前插,利用林涛创造的机会,相机传球或者射门。这一打法在实战中效果不错,虽然看起来牺牲了进攻,但是林涛超强的个人能力弥补了这一缺陷,而球队的防守则大大得到了加强。

在场边临时用木头搭起的看台上,李英璜也在座。他皮肤黝黑,眼窝深陷,头发卷曲,有点外国人的模样,这也是他“奥赛罗”外号的来由。李英璜今年37岁,1974年才从省队退役下来,现在成都担任四川二队的主教练。他今天是应母校的邀请前来观战打气的,顺便考察一下足球苗子。对于十三中目前这支队伍,李英璜发现他们实力虽然强劲,但是队员水平比较平均,没有那种让他眼前一亮的队员。而对于双江县一中,虽然也有足球传统学校的称号,但是历来没有什么人才涌现,所以他今天是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情来观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赛还没开始,李英璜正坐在球场边用木头架起来的主席台上,和十三中的校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正说话间,远远看见十三中的教务主任陪着两个人走了过来。仔细一看,发现居然是市体委的范晓农和重庆市体校的足球教练秦光樵。两人走上来,和大家寒暄了一下。李英璜奇怪地问道,“老秦,你怎么也来看球了?”对于十三中的这批球员,秦光樵应该早就有数了,绝不会现在还来考察苗子。秦光樵拍拍范晓农的肩膀,笑了笑道,“我是陪老范一起过来看看。”坐下来之后,才在李英璜耳边小声地说,“老范跟我说,双江县一中有个娃娃踢球非常不错,叫我来看看。”

范晓农9月初的时候回双江,顺便去县一中看了一下足球队的训练。就在这场队内比赛中,林涛分别上演了助攻与进球的两个帽子戏法,简直如有神助。范晓农自己不是踢专业足球出身,虽然直觉林涛的技术水平甚至比市里体校的球员们还要好,不过还是没把握。所以今天趁着有比赛,北碚离重庆又比较近,就拉秦光樵过来考察一下。

升旗奏国歌以后,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十三中的球员毕竟平均水平高出双江县一中一大截,从一开始就牢牢掌握了球权。这批球员都是有点底子的,一招一式都看得出有教练细抠的痕迹。不过在李英璜看来,这批球员的斧凿气有点重,踢球过于规矩,除了下底传中没有什么别的进攻办法。四川足球自五十年代王寿先当教练时开始,就一直注重速度与灵巧。李英璜如今在青年队中,更是将所谓的“小快灵”树为球队的法宝,所以对十三中这种规规矩矩的踢法不大认同。不过必须承认,十三中的这种踢法在面对一般中学校队的时候,优势非常明显。这不,比赛都进行了七八分钟了,那边的双江县一中还没形成有效的攻势。

正在他觉得有点无聊,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指甲刀修理指甲的时候,场面忽然起了变化。十三中一次进攻,边路球员起高球吊向禁区,双江县一中的守门员何开荣高高跳起,拿到皮球。但是他落地的时候,稍微崴了一下,球掉到地上,两个防守队员同时赶来解围,其中一个一脚把球向前踢开,却一下撞在另一个球员身上,双双倒在禁区中。这个场面有点滑稽,引发了场边观众的一阵笑声。

这个防守球员的力量挺大,皮球飞得又高又远。这时在十三中的半场只有一名高高瘦瘦的队员,他身后有两名防守队员跟着。大概之前双江县一中的表现让十三中的队员有点轻视,所以这两名队员贴得并不是很紧,而是准备在进攻队员停球失误的时候上前抢断。正在此时,这名进攻队员忽然迎着球跨了一步,用右脚轻巧地卸下了皮球。这个动作极其轻盈,仿佛急速下坠的足球是一根没有重量的羽毛似的,乖乖地停在这名队员的脚上。场边的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叫好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1 04:35 , Processed in 0.0452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