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1-12-13 14:33 编辑
双石茶庄
http://zhoujun.blshe.com/post/349/741503
子之矛,陷子之盾?——庄重《淮海战役日记》原件原文与炎黄春秋版《淮海战役日记摘抄》之对比
一个纯属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了一份庄重老先生亲笔所书的《淮海战役日记》原件影印件。
可能需要说明一下:这本《淮海战役日记》原件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也是庄重老先生多次捧出来的向人展示过的——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庄重老先生的话语地位:瞧,我有日记原件在此噢!而大多数观览者又很难有精力有时间去对这个日记原件的内容细作判读。但碰巧的是,这一回,这个日记原件影印本辗转传到笔者手中,而笔者恰好又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当然也就挑灯细细研读了这份珍贵的日记原件——庄重老先生的字儿比较小,影印件清晣度不够,判断很费功夫。
笔者阅读后的基本判断是:
一、这份日记有可能是战后誊写过的,但其原汁原味儿的成份很大,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很珍贵,也有一定史料参照价值——所以笔者仍称其为“原件”。在此,笔者郑重向庄重老先生作一建议:赶紧,送文献研究部门或文物部门鉴定,且以更为妥善的方式保存,千万不要遗失,不然就太可惜了。
二、这份日记原件的相当内容,与《炎黄春秋》刊出的那个《淮海战役日记摘抄》(以下简称《日记摘抄》),严重不洽甚至截然相悖——《日记摘抄》甚至还有不少改写或增写的内容。这,已经大大逾越了历史文献出版修订的范畴,是内容更改,而不是文字润色,直接就可定义为“篡改”或“作伪”。如果当事人或其他人要以此作为证据使用的话,那至少是有“制造和提供伪证”之嫌的。
三、笔者将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著作权相关的1948年12月17日、18日日记原件与《日记摘抄》中的相关内容作了对比判读,得出结果如表——
子之矛,陷子之盾? ——庄重《淮海战役日记》原件原文与炎黄春秋版《淮海战役日记摘抄》之对比 作者:双石 题记 秉笔直书,不增美,不溢恶,求实存真,以史为鉴,以史资治。 ——《炎黄春秋》办刊宗旨
一个纯属偶然的机会,笔者得到了一份庄重老先生亲笔所书的《淮海战役日记》原件影印件。
庄重《淮海战役日记》封面 可能需要说明一下:这本《淮海战役日记》原件的真实性是无可怀疑的,也是庄重老先生多次捧出来的向人展示过的——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庄重老先生的话语地位:瞧,我有日记原件在此噢!而大多数观览者又很难有精力有时间去对这个日记原件的内容细作判读。但碰巧的是,这一回,这个日记原件影印本辗转传到笔者手中,而笔者恰好又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当然也就挑灯细细研读了这份珍贵的日记原件——庄重老先生的字儿比较小,影印件清晣度不够,判断很费功夫。
笔者阅读后的基本判断是:
一、这份日记有可能是战后誊写过的,但其原汁原味儿成份很大,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很珍贵,也有一定史料参照价值——所以笔者仍称其为“原件”。在此,笔者郑重向庄重老先生作一建议:赶紧,送文献研究部门或文物部门鉴定,且以更为妥善的方式保存,千万不要遗失,不然就太可惜了。
二、这份日记原件的相当内容,与《炎黄春秋》刊出的那个《淮海战役日记摘抄》(以下简称《日记摘抄》),严重不洽甚至截然相悖——《日记摘抄》甚至还有不少改写或增写的内容。这,已经大大逾越了历史文献出版修订的范畴,是内容更改,而不是文字润色,直接就可定义为“篡改”或“作伪”。如果当事人或其他人要以此作为证据使用的话,那至少是有“制造和提供伪证”之嫌的。
三、笔者将与《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著作权相关的1948年12月17日、18日日记原件与《日记摘抄》中的相关内容作了对比判读,得出结果请见下表——
注:
①□为日记原文中难以辩析的字,……为日记原文中难以辩析的句子。
②加红、加黑字体是炎黄版中供读者重点与原文相应部分比较的部分;加蓝字体为日记原文没有而炎黄版日记摘抄中凭空增加的部分。
如果各位还觉得瞅不明白清晣,那么笔者再将有关内容浓缩一下,仅将这两种日记版本最重要最关键部分列表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