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9|回复: 2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11: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彪一家50年代照片从未发表过。林彪家人保存的林彪、叶群的照片在九一三后被全部收缴,这张与叶群、女儿林立衡、儿子林立果的生活照是漏网之“鱼”。
9月13日是9中共党史上最大谜案──“九一三事件”35周年。林彪全家出逃折戟沉沙,整个经过扑朔迷离,至今依然被神秘笼罩。而前女军官舒云在近20年里,查阅大量史料,反复走访了一百多位当事者,获得很多惊人发现,撰写了《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对“九一三事件”作出了颠覆性的结论,──所谓林彪外逃事件完全是精心设计的圈套。
[url=][/url]


舒云是军队干部子女,1987年,她以军队女作家身份,参加了中央军委组识的聂荣臻元帅传记写作班子,接触到关于林彪的史料,产生了探究谜底的兴趣。她查阅了大量档案,先后采访了一百多林彪事件的当事人和知情人,上至中共将军,下至林案受牵连者家属。特别是对军队系统人士的采访,包括前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付崇碧、中央警卫局局长张耀祠、毛家湾警卫负责人刘吉纯、林彪女儿林豆豆、前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前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林彪秘书关光烈和于运深、江青秘书阎长贵、周恩来保健医生张佐良、孙毅将军、王光美、陈励耘等,历时20年,才完成了这部上下厚厚两册的调查报告。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详述了林彪事件的全过程,从1970年8月底九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与林彪冲突的起源,及所谓“设国家主席”之争的由来,到毛泽东“御驾亲征”的南巡倒林讲话;从《五七一工程纪要》林立果的密谋,到林彪从北戴河别墅的出走;从周恩来指挥部署 “全国禁空令”到林彪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的温都尔汗。

中共早已宣布彻底否定“文革”,“文革”中大案小案基本上都翻了案,惟独“九一三”事件雷打不动,经过七十年代的清查和八十年代的审判,所有的脏水继续泼在林彪头上,但已经越来越无法说服经历过或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其结论越来越受到质疑。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除了全面、第一手材料丰富之外,特别注意将过去分开考察的一些事件,整合到一起进行比照印证,例如,将毛泽东南巡的日程与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的活动对照分析,发现毛每一步措施都在林立果们议论之时,好像毛有千里眼顺风耳。
[url=][/url]
过去从未披露于世的林彪与妻子叶群生活照也是漏网之“鱼”。

在问到“你的调查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舒云回答:审判“两案”时只发现一个林彪的“手令”。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发现了“手令”实际上有横竖两个,而且有两个人证实看到了第二个“手令”。

舒云通过调查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整个林彪事件中,有很多“套”──不是林彪处心积虑搞阴谋,而是他中了别人处心积虑给他设的“套”。从1970年的九届二中全会,到1971年林彪出走死亡的全过程中,有几个人的形迹十分可疑。《林彪事件完整调查》配有一百来帧珍贵照片,其中包括过去从未披露于世的林彪与妻子叶群、女儿林立衡、儿子林立果的全家福,以及林彪夫妇与江青、李志绥等人在中南海内的合影,十分罕见。

中共国防大学教授王年一为《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写下题为“全景式的大曝光”之序,给以高度评价。他说,“所有接触过林彪事件的人,不论观点如何,都有一个共识:疑点太多,且难于破解。”象王这样的学者长期接触、掌握的关于林彪事件的史料非一般人可比,但他却说:读完舒云的新著,“受到很大的震撼,有很大的感动”。

[url=][/url]
林彪副驾驶揭密913:毛泽东不让把飞机打下来

34年前,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25分,一架中国三叉戟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地区坠毁,半个多月后,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共中央(1971年)第57号文件》,向全国通告如下:“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1971年林彪叛逃的事情无疑是震惊整个中国,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大事。而在世界范围内,它也无疑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使得当时已经剑拔弩张的中苏中蒙关系变得更加的复杂和微妙。关于这一件事,尽管中国政府早已下了定论,但34年来,有关于他的传闻却始终不绝于耳。

今天,凤凰网请到了913事件的亲历者,林彪256专机的副驾驶员,中国第一支三叉戟飞行中队的中队长康庭梓老师,为您讲述当时的经过,讲述他30多年来对913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思索。

只加15吨油飞机强行起飞

康庭梓:大家好!当时我们机组是以紧急任务的形势进入准备的,当我们接到这个紧急任务的时候,我们都到北京西郊机场去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机械师说要把飞机的油量加到16吨。如果有16吨的油量,飞机就可以从北京飞到广州,我当时想,林彪国庆节要回北京的,回北京用不了这么多的油量。但是为什么要加这么多油呢?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第一副驾驶。

主持人:您对飞机加16吨油产生了疑问?

康庭梓:飞机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油量,这16吨油在西郊机场加油的时候,最终加进去的只有15吨油。当时256飞机在19:40分等林立果等人上飞机之后,机组就在西郊机场准时起飞了。飞行的航向是山海关机场。

主持人:当天晚上你们在机场休息,在凌晨的时候,机长接到一个电话,这时候机长都作了一些什么呢?

康庭梓:当时到了山海关以后,要对飞机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机长潘景寅交待机械师要把飞机的油料加到17吨。17吨油当时的概念是山海关距离广州要比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远了一些。实际上当时由于加油技术设备上与山海关油车不配套,压力加油没有进行。但是最后潘景寅机长也没有坚持把油加到17吨,如果坚持的话,用重力加油也可以把油加到17吨,但是最后没有坚持加油。

主持人:当时机长除了没有坚持加油之外,他回到宿舍又接到紧急的电话,当时他只叫了3名机械师到机上去做准备,但是没有叫醒副驾驶您和领航员,这是为什么?

康庭梓:当时机长潘景寅把三个机械师偷偷地叫起床。我就住在他们隔壁,但是我没有听到任何动静。按照规定,机组都要加油了,肯定是要行动,这时候是不可能一部分人上机场,另一部分人还在睡觉。大家是应该一起到机场去准备飞机的,他这样做,根据我的判断,是林立果让他这么做的。林立果他们按照原来的计划是飞广州。但是当他们阴谋败露决定北逃的时候,就觉得机组人员越少越好,所以他告诉潘景寅,不要把机组人员全部带去,所以潘景寅才只把三个机械师叫起床。

机长当时进行了反劫持的斗争

主持人:当三个机械师上了飞机10分钟之后,林彪乘坐的专车到达了机场,林彪、叶群、林立果一群人在仓促的情况下登上了飞机,三名机械师和机长也在匆忙的情况下强行起飞。开始起飞的前四分钟,飞机是顺着跑道的方向往西南飞行,这是为什么?

康庭梓:当时飞机强行起飞之后,当时我和机组的其他成员都在山海关的调度室里,来看飞机的飞行方向。飞机一开始起飞是西南,240度的方向,这个方向大致飞了四分钟。

主持人:四分钟后,飞机开始向右转弯,这时情况有什么变化?

康廷梓:根据我的判断,因为机长知道飞往广州的,240度的航线和飞往广州的航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林立果最终的目的是叛逃,所以必须让他向西北方向,向右转弯才能对正叛逃的方向。所以机长又向右转弯。这说明飞行四分钟后,林立果就已经告诉机长叛逃的底牌。

主持人:林立果已经告诉机长我们的目的地就是蒙古的乌兰巴托?康廷梓:开始向右转弯的时候就出现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不正常呢?他从开始正大航向270度到280度的时候。

本来只有30度的航向,他用3—4分钟的时间,对我们飞行员来说,这只要几十秒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他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主持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康庭梓:当机长得知道他们要叛逃的时候,就开始与林立果两人之间展开了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我认为是这样的。

主持人:但毕竟林立果手上有枪,他强迫飞行员转到飞往乌兰巴托的方向上,这个时候飞机离开机场大概有多长时间?

康庭梓:飞机在270—280度,也就是向北京的方向又飞了三到四分钟,这就说明机长不愿意转弯。可是飞了一段以后,飞机又开始缓慢转弯,向北转弯,到310度,这段时间又是3—4分钟,也就是说,最后机长把航向转到345度。按照叛逃的方向是320度,也就是说方向转过了,后来他又调整到325度。

主持人:这种情况说明机长当时心理状况是怎样的呢?

康庭梓:机长当时是不想转,但是林立果要强迫他转,所以就开始转弯调整到320度的航向,以后基本上没有变,在这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在劫持与反劫持的斗争中,机长用了很长很长时间,超出了正常时间的几十倍的时间才把航向调整大325度上。这个时候飞机的实际位置已经偏向山海关机场到北京之间,也就是说在河北省乾安县的上空,已经偏离了130公里,这在飞行历史上是很不正常的。

主持人:飞机在这个时候高度是多少米?

康庭梓老师:飞机飞行到310度航向的时候,我从调度室的雷达了解到,当时到高度是3000米,以后再没有上升高度了。因为,按照规定,飞机离最高障碍物的最大距离不能低于600米。

主持人:当飞机飞出国境以后,256向着北方不断飞去,有网友想知道,当时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它的油料还剩多少?

康庭梓:北京加16吨油,实际只加了15吨,北京飞山海关300公里耗掉了2吨半油,当天晚上在山海关机场起飞之前没有加油。所有强行起飞的时候,飞机上的油料是只有12吨半油。

主持人:这些数量的油量可以飞到蒙古的什么地方?

康庭梓:飞机只能飞2个半钟头,按照当时飞行的高度,虽然说不正常,但是耗油量不会超出每小时5吨。飞机飞到温都尔汗用了118分钟,也就是耗油大概是10吨,所以飞机上当时的油量应该还有2吨半。

主持人:对于一个飞行员来说,他当时知道剩这么多油吗?机长知道吗?

康庭梓:这个问题很重要。当时机长坐在正驾驶的位置上,油量表是在机械师的操作面版上。机械师是侧身对着机械师操纵面板的,机长在左驾驶的位置上,晚上他没有办法看到右后方机械师面板的油量表。也就是说机长无法准确判断当时飞机上的油量是2吨半。

主持人:那么,当时机长在着陆的时候,是凭什么,感觉到飞机上的油量不多呢?

康庭梓:按我们的飞行条例规定,到达目的地,飞机上的剩油不能少于4吨。三叉戟飞机加满油是21吨,当时飞机上只有2吨半的油。从理论上讲只能飞300公里,所以机长当时并不知道飞机的精确油量是多少。

油量不足紧急迫降失败坠毁

主持人:当时紧急着落为什么选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呢?

康庭梓:这是因为迫不得已,因为他没有掌握机场的位置,而且飞机上的油量也不能飞到目的地乌兰巴托,所以要找相对平坦的地方迫降,但是飞机在迫降的时候最关键的难点是飞机要处在迫降场最有利的位置。第二就是要把油量耗光,因为带油的话,飞机肯定要摩擦走火的,这两个技术难点一般飞行员掌握不了,白天还可以,如果在晚上是很困难很困难的。

主持人:在漆黑的夜里,机长是如何选择到温都尔汗这样一个着陆场呢?

康庭梓老师:飞出国境以后,飞机是慢慢下降高度的,根据我的判断,飞机在迫降的时候,它的高度大概在100—150米。

主持人:这个高度是不是非常低?

康庭梓:是很低,所以在迫降的过程中,当时位于迫降位置最近的一位老大娘说,她们家的狗和马都被吓跑了。这可以证明当时的飞行高度很低。另外256飞机为什么说是迫降的,因为它是向西北飞的,但是根据实际迫降的方向。是从北往南迫降的,所以迫降场是在最低的高度上。根据老大娘当时的回忆,飞机当时把她们家的牲口驱散以后,她起来后看到飞机,一共飞了20分钟。她说飞机带着大火飞了20分钟,然后听到爆炸声。

我分析这个火实际上是飞机两个机翼下面800瓦的照路灯。在蒙古草原上的老大娘平时是见不到飞机落地的。当时两个大灯照下来,在低的情况下会误认为是飞机着火。三叉戟的发动机位于后部,如果三台发动机都着火的话,飞机不可能带着一个大火在空中连续飞行20分钟。

主持人:这就是说飞机不可能在着陆之前就着火的?

康庭梓:是的,老大娘看到的大火不是在飞机尾部着火的大火。因为迫降的时候擦了29米的擦痕,如果着火的话,擦痕的草地就可能着火,但是经过后来的调查,划痕的草地并没有着火。

康庭梓:关于迫降过程我再补充一点,刚刚主持人说了,我为了把现场模拟的更形象一些,我在电脑上作了几张图片。

从这上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片说明飞机在下滑迫降前的过程中有意避开了20米的山(此山距离划痕有1公里)。如果不详细寻找的话,不可能那么准确的避开20米的高山。

飞机的划痕是两道,在这种情况下,迫降的动作是正常的,当尾翼接地的时候,不可能是一点,正常飞机落地的时候是两个起落架平稳的放在水泥跑道上。如果稍有不平衡就正常滑行了。但是当迫降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当飞机尾部接地的时候,必然造成飞机的倾斜,当时飞机是向右倾斜,当右机翼强烈的侧面造成飞机出现S型划痕。由于强大侧面的力量,飞机当时的速度很大,不放起落架,在这么大的速度情况下,飞机右翼就发生强烈的挤擦。

主持人:当时这种挤擦产生火花了吗?

康庭梓:有。油箱的爆炸有两个因素,一是飞机在地面快速擦动的时候产生高温,点燃了机翼里面的油。第二是机翼扭曲变形产生火花,点燃了飞机内部油箱的油。因为当时飞机有2吨半油都集中在机翼根部油箱,所以右机翼是先爆炸,并且右机翼根部有40公分直径大的一个洞。

主持人:飞机当时在夜间,飞行员进行紧急着落的时候,为什么飞行员还让飞机出现滑落而爆炸了呢?

康庭梓: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技术再好的飞行员也很难把握好。当天晚上是机长一个人,他遇到的难度是一个飞行员一生都不可能遇到的,所以机长在落地的时候,造成这种局面是很必然的。三叉戟在历史上还没有听说过有在场外迫降成功的,而且又是在晚上,所以飞机在强烈的经过29米的划痕之后,又经过右面扭曲造成飞机重新跳起来,之后飞机才爆炸。在70米之后才出现了燃烧区,说明飞机肯定是跳起来爆炸才能产生这种情况。

主持人:飞行员一个人驾驶三叉戟在夜间进行场外紧急迫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康庭梓老师:是这样的。

飞机不是有意坠毁

主持人:是不是机长有意着陆失败坠毁,使得林彪一伙人叛逃人员没法成功呢?

康庭梓老师:我看不是,他正是选中了迫降场之后,以迫降场为跑道,来建立一个很正常的小航线。不管是场外还是正常的机场必定要建立这样的航线才能做到,因为三叉戟不是直升飞机,三叉戟必须建立小航线。老大娘所反映的情况正是我所想象的。他按照迫降场建立小航线之后正常迫降的,所以机长这种正常的迫降不能证明机长是有意的坠毁。

主持人:尽管他知道林彪一伙人要外逃,还是按照正常的规律和准则来办事的,他是尽他所有的技术和能力,想进行一次非常成功的着陆,但是没有成功。那么,着陆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飞机上的油量不够吗?

康庭梓: 256飞机是因为油量不够没有飞到目的地,所以在离乌兰巴托还有300公里的地方,在温都尔汗东北60公里这个位置开始寻找迫降场,进行迫降。

主持人:很多人觉得三叉戟飞机是当时新中国最好的飞机,专机上的救生措施是最先进和最完备的,为什么三叉戟飞机上的乘客们没有跳伞?

康庭梓:我可以告诉大家,包括现在的客机在内,飞机上没有跳伞这种装置,每一个乘客都不配备降落伞。而且,即使配备伞还是跳不出来。

主持人:为什么知道飞机上有油而在迫降的时候不把油放掉呢?

康庭梓:因为三叉戟没有放油设备,即使他知道飞机上有油,也是无法放掉的。

网友:当时如果成功迫降了,情况是非常差的,当时在飞机上的林彪和林立果他们是如何准备的,飞机上的机组人员又是如何做的,您给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

康庭梓:这个问题应该从黑匣子寻找答案。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两种装置获知,一个是藏音记录器,一个是飞行事故记录器。藏音器位于前驾驶舱,而在飞机的尾部飞行事故记录器全部记录了从山海关机场起飞当时飞机飞行航向,什么时候转弯,最后以多大的速度和最高的高度飞到目的地,记录得很清楚,甚至包括当时迫降前建立航线的情况也记录得很清楚。如果现在能把黑匣子找到的话,会很客观地反映出当时客舱里面发生的一切。

网友:康老师,我想问一下当时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知道飞机上的通信系统始终是开着的呢?

康庭梓:飞机从山海关起飞的时候,飞机上的通讯没有打开,这个很简单,是因为林立果不让开,假如机长把无线电打开的话,舱里就会马上听到地面指挥潘景寅马上返航的声音,也会听到北京的声音。而且飞机上也没有通讯员。当飞机飞到蒙古境内的时候,没办法与地面沟通。

如果机组是按照计划飞到国外进行首脑访问的话,这样机组就会按照通讯员、飞行员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比如说地图、通讯联络办法的资料进行准备。而因为这是叛逃,潘景寅不可能掌握我们国家飞行的频道和蒙古境内飞行的频道的具体情况,所以,他们到了蒙古后,没有办法与当地的地面取得联系。另外通讯员也没有上去,通讯员也不可能带着境外的任何资料,领航员也找不到任何国外的地图和国外的航行资料,包括机场的位置,跑道的方向,还有电台的频率呼号等都没有。

网友:当时听说山海关机场并没有给三叉戟飞机专机加油的专门设备,但是在第二天强行加油的时候,中央警卫团的部队赶到机场,想拦截256专机,是吗?

康庭梓老师:有这回事。当警卫团赶到的时候,飞机已经滑出但还没有强行起飞。他们当时有两辆车,第一辆停在停机坪,是中卡车,当时就跳下来一些荷枪实弹的战士,当时我听有人喊开枪,有人说不准开枪。后来,在飞机发动机的声音当中,我当时听到了枪声。天比较黑,究竟枪往哪儿打没有看到,然后又停了一辆吉普车,是8341部队的指挥人员下来了。

网友:当时如果是您在开飞机,您知道林立果通知您的叛逃计划后,您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康庭梓:我采取的措施和潘景寅采取的措施是差不多的,很不正常的转弯,正说明了潘景寅与林立果之间斗争的结果。
有些网友问,当时为什么不把领航员、副驾驶带上,而为什么把三个机械师带走,这是因为机械师手上拿着飞机上的舱门的钥匙。另外,准备飞机、加油全是机械师的事。

主持人:没有三位机械师,飞机是无法起飞的?

康庭梓老师: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把三个机械师带走了,而把飞机主要岗位上的人留下来了的原因。

913后机组人员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康庭梓:我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到,9减4等于5,9就是我们机组里的9个人,4就是4个死难的战友,9减4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算术题,但是永远留给了历史,这是个含着血和泪的算术题,至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这4位战友。

主持人:当时机长潘景寅是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并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国家领导人出国时开过专机,他当时只有40多岁,机械师只有30多岁左右,有些人刚刚结婚,但是一次突然的913飞行,使他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多年以后的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913事件中256机组进行了革命的定性,我手里的这张证明书是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的。

康廷梓:关于4个机组死难人员定性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在1980年年底,邓小平接见基督教箴言报一个记者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当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邓小平说,我认为飞行员是好人。结果他们的家属带着自己的女儿经过一年的奔波,最终争取到正常死亡,当时正常死亡就不是叛徒,也不算烈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已经很不容易了。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顺便谈一下913事件以后,机组这几个活着的人怎么样,包括我在内。913事件结束以后,在9月14日下午,由山海关两名干部押送我们一个空军飞行员,采取2:1的比例,坐火车回到北京。

主持人:回到北京后怎么样?

康庭梓:从海军转到中央专案组,又经过几个月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我爱人知道我在这架飞机上之后,中央文件并没有说机组还有活着的,所以我爱人也以为我不存在了,就到处打电话打听我的消息,但是谁也不敢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最后到年底,天冷的时候,当时我们还穿着单布工作服,我们要求专案组给我们回家拿衣服,这时候我爱人才知道我还活着。

主持人:这说明当时你们被审讯的过程是非常保密的?

康庭梓老师:是的。我们在审查结束的时候,当时给我定性为在党的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方向错误。我当时是连职干部,确定我转业的时候,也就是说在1976年,拘留审查两年,靠边站三年后,强行转业,必须离开北京。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爱人孩子都在北京,按规定当时飞行干部可以就地转业,但就是因为牵连到林彪事件,必须离开北京。我就要求在河北省最近的地方安置。可是河北省规定,凡是要求就近安置的,要到张家口最穷的地方安置。所以,我就在张家口怀涞县一个拖拉机工厂工作,一干就是9年。

到1982年左右,根据中央当时文件的精神,大概是团以下受牵连的人规定撤销文字结论。当时的意思就是说就当历史上没有发生这件事,可是转业离开北京这个就不管了,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部队凡是受到林彪事件牵连的,接受审查的就有60多名干部。凡是飞行或是领航的一律停飞,而且像我一样,转业离京。比如说我们的老师长,当时他40多岁,现在已经快80岁了,当时他也并不知道913事件,因为当时他刚刚从阿尔巴尼亚回来,但因为他是师长,最后关押他11年,给他定了一个政治错误,从正师降到正团。我们的师长是1943年的兵,可是现在仍然享受的是正团退休待遇。到现在都没有改变,像这种情况,在我们部队60多人当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

网友:当时飞机起飞以后,曾经听到过周总理下达过全国禁飞令,是吗?

康庭梓:当时我们到山海关以后,当总理知道有一架飞机飞到山海关以后,就不让这架飞机起飞,当时根据回忆,他命令没有总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四个人的联名签字,这架飞机不准起飞。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禁飞令,它和禁空令不是一回事,禁飞令是发生在飞机起飞之前,禁空令是毛泽东当时下达的,在256飞机飞出国境之后,毛泽东向全国发出的一个禁空令。

毛泽东不让把256飞机打下来

网友:如果当时出动战斗机的话,能不能把256飞机打下来?

康庭梓:肯定能打下来了,但是据说当时毛泽东不让这么做。我后来判断,913事件另外还有一架3685号直升机被林彪党羽周宇驰劫持后向北飞去。这架直升机起飞以后,当时吴法宪在西郊机场下令张家口一带的歼击机在空中拦截。而这架直升机飞行员看到有自己的飞机起飞了,坚定了他反劫持的信心。在这个情况下,直升机飞行员急中生智,趁着周宇驰往外看的间隙,偷偷的把飞机调转了180度后,飞往北京方向,这就返航了。

当时这架飞机上还有一名活着的飞行员就是我的同学,就是我们在航校一块学习的一个同学,他现在还在。根据直升飞机反劫持成功的现象,我有一个想法:当时如果在256叛逃的航线上,比如说赤峰,或者是内蒙附近机场起飞的飞机,如果潘景寅看到自己的飞机起来的话,肯定像直升机飞机一样,肯定感觉到地面在支持我。这样会增加反劫持的勇气,但是当时没有这么做,256飞机是眼睁睁的在飞了80多分钟飞出国境的。短短180分钟牵动整个中国人的心主持人:整个913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的180多分钟,但是这一过程牵动了整个中国?

康庭梓:913事件是以两架飞机为主体的一个事件。当天晚上真正有行动的就是三叉戟256飞机和3685号飞机。

我们部队有5名战友牺牲,直升飞机一个,我们飞机上有4个,这个现象是很悲惨的一段历史。我们平时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因为飞行随时有可能发生飞行事故,这是不可避免的。我现在每回忆起来我们4位战友,都非常难过,他们没有在飞行事故中死去,却死在当时最最重要的一个专机上。他们是随着林彪的专机而且坠毁在蒙古草原上,在此几小时之前,我们还在一起开机组会。潘景寅还在布置工作说,明天早晨6点钟起床,6点半一起上机场准备飞机,但是在我们睡觉过程中,一些人被潘景寅叫起来,几个小时以后他们成了蒙古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主持人:当时的现场非常惨,9人是被活活烧死。

康庭梓:是这样,我为了调查这些情况,为了核实我自己的判断。我是根据当时驻蒙古外交官孙老提供的资料来得出的。我们两个人一起到沙河(航空博物馆)出事飞机下面,我们两个亲自根据飞机上的部件研究当时现场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些我都把它记录在我所写的40万字的回忆录上。

主持人:您写的书已经出版了吗?

康庭梓:没有,因为我们国家规定像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书籍是需要审查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件事情都说清楚是很难的。但是我的书上详细的分析了这一切,既然我的书要经过审查,我也希望审查我书的人能够高抬贵手,能让这本书与广大网友见面。

林彪当时在飞机上没有替身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当时林彪在飞机上有替身吗?

康庭梓:这个应该不会,因为根据当时采集到的照片,和当时林彪登机的时候一些警卫人员看到的情况,我认为这是不会的。

主持人:今天凤凰网会客厅采访的是林彪专机副驾驶员,913事件的亲历者,为我们详细解答了此次事件前前后后的过程。

这次聊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们非常感谢康老师作客凤凰网会客厅接受我们这次访谈。

网友仍有很多问题,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不能继续回答,希望广大网友登陆凤凰网论坛提出问题,如果您有什么建议的话,继续在我们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会继续沟通和交流。

康庭梓:我很感谢凤凰网能给我这个机会,同广大网友一起站在一起与大家共同来讨论很重要的历史问题,谢谢大家!

“可惜我没把他追回来”:周恩来谈林彪出逃事件

1971年10月初,周恩来应邀给广州部队领导机关作报告,谈了林彪叛逃后的一些情况,并允许与会者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递条子。
  
当总理讲到林彪坐机外逃是“自我爆炸,自取灭亡”时,有的同志怀疑是否总理命令部队用导弹把坐机打下来?总理看完条子后,非常严肃认真地说:“我在此再说一遍,林彪的坐机不是我命令打下来的,确实是迫降时自我爆炸,自取灭亡。大家可以想一想,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我仅仅是个常委。在军队他是副统帅,而我在军队没挂职,我敢命令部队把党中央副主席、军队副统帅的坐机打下来吗?他是'九大’党章写上的接班人啊,如果我命令部队把他打下来,我怎么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交待嘛!”
  
周总理说的很激动,很合情理,台下先是鸦雀无声,继而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大家表示信服。
  
俏停了一会儿,总理又继续说:“当然,林彪坐机外逃时,我是及时向主席请示报告了的,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的组织纪律性嘛。但是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主席尚能宽容林彪,我周恩来为什么要阻拦他呢?主席南巡时也说过,林彪还是要保的,如果他承认了错误,还可以给他当一个政治局委员。主席对林彪都很宽宏大量,我为什么要致林彪于死地呢?”
  
林彪坐机起飞后,总理曾通过机场指挥塔与林彪坐机对话,但林彪外逃时,没带报务员、领航员、副驾驶、机械师等人,因而没对上话。尽管总理苦口婆心要指挥塔转告256号专机,请他们立即飞回北京,他要去机场接他们,然而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没有一点回音。他自责地说:“萧何月夜追韩信”还追回来了,可惜啊,我周恩来没能把林彪追回来……
  
“自我爆炸,自取灭亡”的道路,是林彪一意孤行、自己选定的,是历史的巧妙安排,它将作为“一切与人民为敌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又一个重要的例证,留在祖国史册上。
“不管林彪事件如何复杂,在事实面前,一切胡说无所遁形。……舒云着力于采访、调查,但并不摒弃别人的发掘。几方面的材料揉合在一起,乃成'全景式的大曝光’。把一切放在阳光下,让世人判断。”

结论

综观这些年来有关林彪事件的研究,海内外都有不少成果。自2004年7月开始,海外相继出版《重审林彪罪案》、吴润生的《林彪与文化大革命》,舒云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为这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环境,文革史研究者囿于官方的限制,很难有所突破,但仍有一些专家学者敢于冲破思想的桎梏,写出不同于官方观点的文章。笔者还想指出,在信息如此广泛传播的时代,互联网上也出现了讨论林彪事件的热潮,一批有真知灼见的人脱颖而出,除本文中提及的“史学”外,还有“蓑笠翁”、Wuren、“区区不才”、“京城孤魂”、梁遇春等人,不应低估他们的研究和写作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极大的影响。与海外的重新评价林彪事件的热潮相比,国内的官方喉舌却三缄其口,呈现出集体失语,除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逄先知出面作些诋毁外,无人站出来对海外的研究成果提出批评或予以反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当年官方对林案定论的荒谬。笔者认为,真相一日不白,追寻真相的努力就一日不会停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6 11: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彪完整事件调查(上下册).pdf 下载地址:

迅雷下载

http://galenlujj.gbaopan.com/fil ... 12abff5bdbb7ff1.gbp

备注:没有迅雷,不能验证能不能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11: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寂寞在唱什么歌 于 2011-9-7 10:03 编辑

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对以往的一些历史事件持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和客观态度去宣传,总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撒谎欺骗制造谎言,蒙蔽老百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1 21:01 , Processed in 0.03523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