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9|回复: 8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5 22: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3-1 09:49 编辑

引子

很想写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脉搏的东西,中国社会的近三十多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一直没能有人从纪实的角度去真实描绘这些改变和发展,在穿越剧、宫廷剧流行的大陆文化圈里,实实在在缺少了一些东西。这里以一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加拿大华侨的视角,拿他以及他同龄的一批人的生活为背景,来还原一个大陆八十年代至今的一个真实社会写真。具体人物和经历来源于生活,或许和您的生活或者朋友的故事有些相似,请勿对号入座。为何要起《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掘墓人》这么一个名字?看完故事您再点评吧,因为还要工作养家,创作时间不一定有保证,还希望大家有耐心。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管子·小匡》

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就是古人所说的“四民”,其指的就是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四种人。而把“士”列为首,一是表达了对读书人、对知识份子的尊重,二是体现了仕官大夫主要来源于知识份子的社会现实。

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结构、人员阶层、管理模式被完全颠倒过来,知识份子被排到最后一位,并冠上“臭老九”的帽子。各个机关、单位、科学院的高级知识份子被从自己的专业岗位上撤下来,要求他们向贫下中农学习,五七干校下放劳动一时在全国兴起,被调去看大门、扫厕所的已经属于被照顾的一类人。故事的主人公赵彪就是诞生在这么一个社会背景下,赵彪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当时还没有教授一说),爷爷是解放前的老海归,有牛津和早稻田大学的留学背景,精通英语和日语。赵彪的投胎本来还算不错,可惜时间上不对,文革后的知识份子家庭除了挨批,生活条件还比不上一般工厂做工的双职工家庭,社会关系上更是惨不忍睹,就连一张自行车票也搞不到手。

话说赵老爷早年关掉南洋的纺织厂,希望回国办实业,结果却遭遇日本侵华,只能被迫关厂躲在上海的家中休养。一日却突然被日本宪兵警备司令部的人找上门来,晚上老爷子被宪兵警备司令部的小车送回来后,就一直愁眉不展。家里的人都知道老爷子脾气大,没人敢问。直到第二天晌午,老爷子才让下人去准备酒菜,特别关照要准备寿司和清酒,晚饭时分那辆警备司令部的黑色轿车又来了,进来了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后来才晓得是宪兵司令部的小林光二大佐。原来小林查到赵老爷就是当年在早稻田大学一起学习工程学的学友,昨日先让手下带去核实,今天是说好过来叙旧的。

小林的真实想法却不是怀旧这么简单,他是希望说动赵老爷出面组织商会,恢复上海的经济,另外以赵老爷的英国留学背景去管理和协调类似英美烟草之类的企业,还许诺给一个副市长当当。赵老爷这边却是铁下心不能当这个汉奸,留洋同学情是一回事,侵华国仇是另一回事。最后一场“叙旧”自然是不欢而散,拿赵老爷的话说:咱赵家是中华第一名门,宋朝那阵这国还是咱们家的呢,赵家的后人决不能给日本人做事!

由于赵老爷公开不合作,促动了日本的一些极端主义者的神经,有两名日本浪人竟然组织几个汉奸在赵家老宅附近搞暗杀。消息被小林得到后,直接带一车宪兵把埋伏的汉奸特务及两名日本浪人击毙。对于这些陈年旧事,赵彪是后来从族人给赵老爷写的回忆录里读道的,文章被删减后收录在《中国现代科学家》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

赵彪的父亲赵治勋,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对于自己的家庭却一直是反叛的。关于抗战时期和小林的记忆,只有一些断裂的片段而已,如日本飞机轰炸时家人拿棉被覆盖在八仙桌上让孩子们躲藏在下面、小林的东洋刀靠在墙上比自己还高等等。还有就是日本战败时小林来万航渡路老宅吃最后一顿晚餐,算是跟赵老爷告别。当时这条路名叫极司非尔路,著名的76号魔窟就在斜对面,据说回司令部后小林就用那把军刀切腹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1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3-1 09:49 编辑

第一章  驿动的心

上海的初春已然是一片生机勃勃,赵治勋等待在产房外面,心情却是焦急不安的,或者说还有些许沉重的。辞别了北京的父母,赶到上海来等待这个晚来的儿子。预产期已经过了一周,医院也正在热火朝天的文化革命之中,整个孕期孕妇检查少之又少,怀孕7个月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胎位头在上,指着墙上宣传画,让孕妇按照规定姿势自己去校正。于是赵治勋开始想尽办法借调到上海帮忙,太太惠芳也严格照宣传画的示范办,幸好产前复查胎位正常。今天医生说产门开了,把产妇送进了又黑又小的产房,然后就和几个助产士一起背颂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云云。

那时的妇产科几乎都设在医院的最不起眼的地方,屋子又黑又小似乎不好意思放在有一点显眼的地方。生产过程中那种宫缩阵痛是每个生产女人都经历的疼痛。产妇在产床上孤军作战,无论你喊叫还是不喊,你都将接受无助的冷漠,男士们也不能象今天这样人性化的陪床安慰。几乎所有的助产士都熟视无睹产妇的痛苦,也许司空见惯变麻木了。

赵治勋的坏心情起源于北京老爷子的被批斗,接着是老人家被从工业部设计院总师的位置上革命下来,去负责整个大楼的厕所卫生工作,然后就是清理厕所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手臂,刚恢复就被照顾去看了大门。更难受的是要这做儿子的赵治勋与反动学术权威父亲划清界线,不然连赵治勋化工部的职位也不保。幸而所里的老领导照顾,网开一面,让赵治勋去上海交大协作科研半年,避开了是非浪尖,也可以和上海的妻子夫妻团聚。而文革的轰轰烈烈,也促成了中华大地的婴儿潮,赵彪也获得了难得的投胎入世为人的机会。

在预产期前匆匆赶回的赵治勋,心里记挂了北京受难的老父母,口袋里还揣着半截车票,耳朵里还回响着三天三夜的车轮轰鸣,就坚守到产房的门前来了。没想到这一守竟然是两天两夜,难产!左手是情,右手写着爱,赵治勋目前的感受可能拿那首《驿动的心》也表达不完整。

曾经以为我的家 是一张张的票根
撕开后展开旅程 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这样飘荡多少天 这样孤独多少年
终点又回到起点 到现在我才发觉

哦 路过的人 我早已忘记
经过的事 已随风而去
驿动的心 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 是否有缘 和你相依



由于专业医生不是送医下乡去了,就是被靠边了,这里的医生几乎都是又红又年轻的背书‘专家’,助产士们也干着急,能给的帮助除了喊口号就是背毛主席语录了。赵治勋焦虑地开始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打转转了,凌晨的医院并不忙碌,在急诊室的卫生间门口,他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顾医生?对,就是万航渡路的老邻居顾志远医生!

产科专家顾医生这时也被剥夺了当医生的资格,靠边站的主要原因和赵家一样,复杂的海外关系和家庭背景。顾家也是抗战前回国的海归,家族里很多亲戚还在美国,这时的顾医生被安排在夜班打扫急诊处的卫生,接受劳动改造。

在赵治勋眼里顾家人全都是高级知识份子,顾医生最小的弟弟和赵治勋是玩伴,同样是家中的老幺,性格上同样的判逆,一同在南洋模范中学读书。朝鲜战争打响后,哥俩一起隐瞒岁数,两个16岁的中学生离家出走,被送上了北上的军列。

好在当这哥俩刚过鸭绿江的时候,战争结束了,虽然没有直面战场的残酷,这对年轻人却也经历了擦枪走火,目睹了前线转运下来的残疾伤兵。之后部队转调到蒙古,大一岁的顾志杰率先醒悟,考上了北京的协和医学院。顾志杰的离队,赵治勋也从草原打羚羊的野趣中转回到思考自己的未来,经过一年的苦读,终于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

赵治勋怎么也没想到能在这种情况下见到顾医生,多年不见,眼前的老大姐老了许多,一身清洁工的蓝布工作服,连续夜班又给她画上了黑眼圈。没有太多的叙旧,赵治勋简单地说明了情况,就带着顾医生直奔产房。又经历了两个多小时,顾医生动了产钳,终于在早上五点把赵彪接到了人间,母子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赤色童年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3-2 16:12 编辑

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生在红旗下,长在怀抱中。赵彪这一代人似乎是注定要接共产主义班的,他们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他们的心灵深处应该是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赵彪童年的记忆是破碎的,是因为太小还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事件有效连贯的存储。赵彪童年的生活是孤独的,是因为父母的两地分居和缺乏父亲的关怀。赵彪童年的时光仍然是美好的,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无忧无虑,不需要太多的责任,也没有太多的需求。

母亲惠芳是赵彪唯一的依靠,惠芳也是一边工作一边独立把这孩子拉扯大的。惠芳是家中的小妹,爸爸走得早,妈妈又得了类风湿瘫痪在床。家里主要靠赵彪的大舅支撑,而作为没有能力尽抚养义务的小女儿,惠芳每月还是要把自己收入分成两块,这每月20块钱是一定要给大舅送去的。从毕业留校开始,一直到赵彪外婆故去,惠芳没有拉下一个月。

那个时代,是一个基本均富的时代,大学生和工人、卖菜的售货员、银行的职员,基本收入都是36块人民币左右。干部和军人稍微多一些,由于赵老爷子在北京被彻底打倒,所以赵治勋的收入还要贴补北京的二老。贤惠的惠芳只能自己想办法补贴日用,例如拿每月多余的粮票换些鸡蛋什么的,当然赵治勋每次回来探亲也会塞一些现金和全国粮票,当时的全国粮票好像比上海粮票能多换两个鸡蛋。

赵彪记忆中第一个家就是学校的宿舍,其实就是以前学生的集体宿舍改的。学校把老的第九和第十宿舍与学生宿舍用矮墙分割开来,然后分给教职员工,一个家庭一间,面积大约在16平米。由于惠芳家人口少,只能拿朝北的,终日不见太阳,门牌号是9222,也就是9宿舍二楼第22间。一个楼层共用2个厨房,男女厕所各一,都是占用面北的房间。赵彪在这里一直住到14岁,晒被子都要搬到楼底下公用部位。

赵彪记忆中的游乐场是位于第九和第十宿舍之间的防空洞,那个时代是不缺乏玩伴的,两个宿舍每户基本都有一、两个小孩,相差上下不过六岁,孩子们依照住宅区域自然分派。九宿舍和十宿舍是不同的两个帮派,九宿舍二楼和一楼又各自成一派,当九宿舍和十宿舍不合的时候,第九宿舍的孩子们就自然联合成一个团体了,就好比中国联合苏联对抗欧美一个道理,地域联盟是天然形成的,不需要学兵法讲策略,背叛组织意味着被完全孤立。孩子们的所谓冲突,无非是夏天扔扔土块,雪天干干雪杖,弹弓石头这样的重武器是被严禁使用的。

作为乖孩子,赵彪被严厉责骂的记录只有两次。一次是暴雨天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小区外延安路口趟水玩,被惠芳拉回来打了屁股,其实怎么会跑出去的?大人的责任比孩子要大些吧。。。另一次是邻家姐妹新买了一部三轮童车,那家爸爸是驻校军宣队干部,家境宽裕。当时也就是姐姐骑车妹妹站在后面两轮之间的横杆上,赵彪和另一个小女孩好奇地跟着后面跑,玩了一阵,赵彪和那个女孩转去防空洞捉蝴蝶玩了。不成想军宣队干部夫妻找来了,说他们的孩子摔了一跤,小的还好,大的右臂骨折了,认定是赵彪推倒的。后来逼着赵彪认错,惠芳为此赔了军宣队干部10块钱,回家后赵彪没有挨打,却看到妈妈流泪哭了。这件事对赵彪触动很大,几乎影响到以后和女性的交往,那年赵彪五岁。

赵彪再能回忆起来的一个镜头,应该是在上海去北京的火车上了,漂泊的列车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是他父亲赵治勋的选择。但是生活有着它的继承性,长大后的赵彪依然无法逃脱这个命运,只是把火车换成了飞机,把目的地换成了香港、广州、天津、成都、曼谷、雅加达、纽约、丹佛、多伦多而已。赵彪记住的,是硬座车厢半路上来坐对面的一对农村母子(或者是女婴),惠芳带了一些面包和橘子水准备调节火车上三天饮食,当时倒了一搪瓷茶缸在赵彪的面前,自己去上厕所了。突然对面的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茶缸拿了过去,试图喂自己的孩子,结果可能动作太猛,或者孩子不很适应这上海糖水的甜度,一下呕吐起来,更令赵彪意想不到的是这妈妈马上把茶缸里剩余的饮料连同孩子的呕吐物一起吞了下去。。。小赵彪不能深度理解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但是幼小的他就此知道社会上的人是不同的。

赵彪幼年生活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细节--五七干校。具体时间很难确定了,但是作为最年轻的"五七战士",赵彪有幸见证和亲历了这段历史。五七干校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了赵彪的一生。小赵彪看到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农场,是集中容纳中国党政机关干部、科研文教部门的知识分子,对他们进行劳动改造、思想教育的地方。“干校”是“干部学校”的简称。被《五七一工程纪要》称为“变相失业”的场所。

惠芳因为本身的政治出身没啥问题,所在的基础部照顾她一个人带小孩不容易,一直没有把她列入去五七干校的名单。对于留城的知识份子劳动改造,主要是参加民防工程,挖防空洞糊水泥之类的工作。另外政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都是安排在晚上进行。

所以惠芳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挖土、学习,备课出试题在周日,那个时候周六也是工作日。小赵彪先前是被搁在学校的托儿所,学校总有几个家里没人照顾的孩子,所以托儿所一直办到晚上九点,值班老师必须要坚守到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常常要九点半才关门,而这个孩子往往就是赵彪。

幼儿园就建在大学校园的里面,位置就是在第九宿舍围墙背后,那时候校园里还有一条不小的河,沿河边都是垂条的杨柳树,走十来分钟就是老的医务室,医务室往西走五分钟就是老校门了。幼儿园的常老师特别喜欢赵彪,有时候还抱着他在校园各处走走,透透新鲜空气,去小石桥上看老伯伯钓鱼。可是后来幼儿园出了一个事故,一个小女孩在晚间自己跑出来找妈妈,误把长满绿绿水草的河塘当作草地,结果淹死在沼泽之中。于是幼儿园的课外时间服务被取消了,再后来那条河也被填掉了,辟出一条机场进城的捷径,叫做"新华路"。先有了新华路,后来才有了新华路上的地标建筑上海影城——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影院。这条新华路把上海西区的两个大学连起来了,一端是华纺,另一端是交大。

幼儿园不提供延时服务之后,惠芳只能把赵彪带着一起参加政治学习。所谓的思想改造政治学习,在赵彪来看就是大家围坐在几个办公桌拼起来的大桌子前轮流读书,结束了再搬桌子恢复办公室原来的样子,赵彪就在一边找个位置画画。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社会在发展,革命在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5: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五七干校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3-9 21:55 编辑

文化革命风雷激荡,举国山河红成一片。

随着文化革命的逐步深入,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在河南等18个省、区建立了105所五七干校,遣送安置了十万多名下放干部、三万家属和五千名知识青年(子女)。各省市地县办的五七干校接受改造的学员多于十万人。李惠芳也被列入了五七干校的名单,实际上连主任到教工基本上全体被军宣队拉去了五七干校,日常教学处于停滞状态。对于赵彪的安排,北京是靠不住了,上海外婆瘫痪在床,大舅家也为送哪一个孩子插队落户闹心,惠芳也舍不得独自留下幼子。这样赵彪就成为最年轻的"五七战士"之一,他们的目的地是江苏省大风县的五七干校。

去干校的路对赵彪来说是新奇的,也是挑战的。出发这天,教工队伍自带搪瓷脸盆、铺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排队在十六铺码头登船。去宁波的航线算是海轮,起先在吴淞口以内的航行象是"浦江游览",第一次坐船的赵彪兴奋不已,一会儿甲板一会儿船舱好不热闹。等船出了海,景色也单调了,前后左右的摇摆也厉害了,晕眩的感觉自然也就上来了。吐了两回之后,赵彪就只能闭眼躺在船舱里享受上铺一个老师时断时续的半导体收音机节目了,只要歪头看一眼船舱外的桅杆或时有时无的海平面,立即就会有要呕吐的感觉。

半睡半醒地挨过了海轮这一关,后面就是换乘长途汽车,再就是等公社的拖拉机来接了。在等待拖拉机的这段时间里,赵彪缓过劲头来了,他看到了新鲜玩意儿,用麻绳捆成一串的大闸蟹,每一个都吃吃地往外吐泡泡。现在人叫的"大闸蟹"应该是用"大扎蟹"或者"大匝蟹"才确切,江浙一带的人有个传统,就是把河蟹捆起来绑成一串卖。捆蟹第一可以减少和限制蟹的活动,减少蟹断腿缺钳,延长蟹的生命;第二是方便运输,不让蟹自相残杀;第三是生意经,即使有个别不活络垂死的,也可以搭着卖。捆蟹是个技术活,那个时候蟹价不贵,一般10个一串,一根麻绳自下而上,蟹是一个叠一个,八个细脚和两只大钳全部扎住。每只蟹三匝-一横二竖,10只蟹就叠了罗汉了,最上面扎个手把能提着。买蟹人的讲究就是看吹泡泡了,不吹泡的认作死蟹,死蟹是不能吃的,要扣钱或另补一个。所以吴越方言中有"死蟹一只"的讲法,就是完全没戏了的意思。

赵彪是第一次看到大闸蟹这样希奇的活物,被人提在手里长长一串,于是拔脚就跟着一个买主一路走掉了,惠芳却蹲在一边整理包裹,丝毫没有注意赵彪跟陌生人走了。当赵彪还在津津有问的欣赏会吐泡泡的绳子时,被人一把拉住了,回头一看,妈妈没有了!拉他的是一个大眼睛漂亮阿姨,南方人的模样,有点东南亚女性的味道,就像演电影的那个邱淑贞,只是走路有点瘸。

赵彪打小就经常被寄放妈妈同事或朋友家里,所以不怎么怕生,更何况是个漂亮阿姨呢。这一对还真有前世的缘分,赵彪拉着阿姨的手,就把注意力从"吐泡泡的绳子"转回来了。阿姨一把抱起赵彪,一瘸一拐地走回了教工队伍。这个阿姨也是学校的老师,但是和惠芳不在一个部门,她是印尼回来的华侨,从前学的是艺术设计,在纺织系教时装画。改革开放后成立服装学院时成为教研骨干,马艳丽等中国首批名模都是经过她的手调教出来的,碰巧她也姓邱。

当邱老师把赵彪送回到惠芳身边的时候,惠芳正象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见到邱老师抱着的儿子,惠芳才长出了一口气。惠芳板着脸让赵彪下来:"还不快谢谢阿姨"!没想到赵彪来了一句:"谢谢跷脚阿姨"。邱老师对赵彪称呼她为"跷脚阿姨"似乎并不感冒,自此这孩子成了她在干校最亲近的人,教他画画写生,剪影下棋。多才多艺的邱老师成了赵彪启蒙老师。

五七干校营地的条件是很艰苦的,赵彪跟妈妈一起住女生的大帐篷,条件已经算是好的了。十来个"床位"是用干草垒起来的,上面挂一个蚊帐给了女同志们一点隐私空间,男宿舍连蚊帐也没有。营帐中间是一个大火炉,有帐篷出过集体煤气中毒的事件,后来就安排大伙儿轮流管火。水是要去井口自己挑的,女生营帐靠井口近一些。整体的管理就是军营模式,夫妻也不能同房,出工是按照连队进行的,男女只有在吃午饭时候可以交流一下。

邱老师和惠芳、赵彪正好在一个营帐,而邱老师的腿脚也不方便重体力劳动。这样管理营地的活就落在这些老年和残疾的教工身上了,后来到营地的孩子们越来越多,邱老师就负责办起了干校托儿所。赵彪和邱老师就越发亲近了,在邱老师的培训下,四岁的赵彪已经能够独立写生,画的鸡、马、牛等动物也像模像样。以至于上学后美术老师见赵彪用手指打磨阴影画3D投影的时候,立刻把他推荐参加区里的专业培训班。

赵彪的干校生活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胃啦。之前惠芳的生活一直没有规律,吃饭不但没有时间保证,因为要贴补瘫痪的外婆,读书出身的惠芳也不擅长厨艺,饭菜的质量也没有保证。在干校托儿所,赵彪遇到了老朋友,以前托儿所的厨师王叔叔。这王叔叔的蛋炒饭可是学校的一绝,有蛋和饭分开的,还有蛋饭一起的,赵彪最爱的是每个饭粒外包着蛋的蛋包饭。另外赵彪那个班的阿姨也知道他爱吃,特别爱吃肉,平时有小女孩吃不完的半根香肠,也会特意留给赵彪。


有一段时间赵彪一直在画狗,一只小黑狗,一只小花狗。本来赵彪是怕狗的,在食堂吃饭见到狗狗就会缩起两条腿,警惕的不肯吃饭。后来,干校传说的一个故事改变了他。大风是一个偏僻的农场,当年的自然环境也很好,所以农场周围时常有狼群的出没。有一晚农场周围狗叫了整夜,第二天男营地传来消息,昨夜有几十头狼来袭击,幸亏农场养有十多条狗,加上"五七战士"的奋力反击,终于打死了十头狼,农场的狗也全部牺牲,有几名"五七战士"受伤。而赵彪画的小黑小花就是那些狗的遗孤,后来小黑在饭堂被滚烫的汤水烫伤了一条后腿,也成了跷脚。干校撤离的时候,小花被食堂的王叔叔收养,残疾的小黑被遗弃。当大队人马从拖拉机下来整队等长途的时候,一个瘦小瘸腿的身影出现了,是小黑!它竟然瘸着腿一路追来了,赵彪哭着坚决要收养小黑,惠芳却说:"咱自己也养不活,怎么还养狗?"最后还是好心的"跷脚阿姨"邱老师收留了"跷脚小黑"。

赵彪之后几个月的画,都是以狗为主题。在他幼小的心里,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是能为人类牺牲自己性命的卫士。但是他还不知道,做人是不能像狗那样忠诚的。那些为了保护干校人而牺牲的十多条“五七烈士”狗,最终成为食堂里加餐的“狗肉煲”。

------------------------------------------------------------------------------
附五七干校研究资料:
http://wangxusong803.blog.hexun.com/26284462_d.html







插队干部也可进干校读书
江富(1972.04.30)《人民日报》
中共江苏省大风县委,组织在农村插队的下放干部轮流到县"五·七"干校学习(每期二至三个月),对于提高插队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这样做。

插队干部较长时间生活在贫下中农之中,直接参加三大革命斗争,实践经验较多,但看书学习时间一般比较少。遵照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组织他们在干校集中一段时间,认真地、有计划地读一些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革命化的必由之路纪念毛主席发出《五·七指示》五周年
《人民日报》编辑部
1971.05.07
伟大导师毛主席发出《五·七指示》,已经五周年了。

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毛主席在给他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的一封信中指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从事群众工作,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工人、农民、学生、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是这样,都要以本业为主,兼学别样。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毛主席教导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毛主席根据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科学分析,根据国内外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为我们党制订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光辉的《五·七指示》是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途径,是无产阶级专政下建设军队、建设国家、改造社会的宏伟纲领。

五年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五·七指示》越来越深入人心。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努力把各个单位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亿万革命群众高举革命大批判的旗帜,向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发起猛烈的进攻。我们的无产阶级专政进一步巩固。我们的人民精神焕发,朝气蓬勃。我们的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正在经历着极其深刻的伟大变革。

《五·七指示》总结了我军几十年建军经验,要求我军的革命化建设更要有所发展。在《五·七指示》指引下,人民解放军把军学、军农、军工、军民分别兼了起来,积极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作用。各行各业兼学军事。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军民团结、军政团结进一步加强了。这对于贯彻人民战争的思想,加强国防,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五·七指示》是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重要文献。毛主席发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战斗号令,正在变成现实。工人阶级及其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占领教育阵地,打破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统天下。从斗争实践中来的工农兵新学员,跨进了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以阶级斗争为主课,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正在建立。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在茁壮成长。

《五·七指示》为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化指明了方向。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在阶级斗争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特别是在领导上层建筑的斗、批、改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知识青年、在遍布各地的"五·七"干校中,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自觉改造世界观,焕发了革命的青春。

今天,在纪念毛主席发出《五·七指示》五周年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总结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丰富经验,深刻理解毛主席这一光辉文献的伟大意义。落实《五·七指示》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情,也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大事。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五·七"道路,把自己锻炼成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每一个部门都要全面落实《五·七指示》,真正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这样,我们的党就不会变质,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变色,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胜利。

按照《五·七指示》,把全国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第一位的东西是"学政治","批判资产阶级"。农副业生产要搞,有条件的地方,中小型工厂可以办,但都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要把着眼点放在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上。当前,要根据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伟大教导,开展批修整风。这是一场继续揭露和批判王明、刘少奇一类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斗争,是一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我教育运动。我们要认真读马、列的书,认真读毛主席著作,深刻理解毛主席是怎样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要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要在学习和批判中提高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按照《五·七指示》,把全国办成毛泽东思想大学校,要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作为课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在革命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的观点。离开群众斗争的实践,落实《五·七指示》就成了一句空话。忽视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身在实践中,思想自然红",也是错误的。只有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积极投身于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才能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回顾五年来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历程,重温毛主席这一伟大文献,我们感到无比亲切。"五·七"道路是革命化的必由之路,让我们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领导下,沿着《五·七指示》的光辉大道继续前进,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载《人民日报》一九七一年五月七日,社论)

点评

没完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 0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0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来就没救世主 发表于 2012-3-1 14:24
文化革命风雷激荡,举国山河红成一片。

五七干校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精神兴办的 ...

没完吧?

点评

草稿呢,难得老师来关心一下,感动IN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3-2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 10: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3-2 09:39 编辑
胡硕士 发表于 2012-3-1 23:09
没完吧?


才开了个头,黑色部分是草稿,蓝色部分是完成的,难得老师来关心一下,感动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6: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燃烧的荆棘

本帖最后由 从来就没救世主 于 2012-4-17 09:40 编辑

圣经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摩西牧放他岳父米甸祭司的羊群。一日,领着羊群去了野外,来到神的山,也就是何烈山。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的火焰中向他显现。摩西看到荆棘被火烧着,却没有烧毁。摩西想:“我要过去看这奇怪的现象,荆棘怎么烧不坏呢?” 耶和华就在荆棘里呼喊他:“摩西!摩西!我在这里!你不要过来,把鞋脱了,因为你站的地方是圣地。” 神又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是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摩西蒙上脸,因为怕见到神。

油画:《燃烧的蒺藜》

01.JPG
那个时代的中国,刚刚经历了破四旧,1966年夏的某天,北京第二中学的红卫兵拟就《最后通牒——向旧世界宣战》,宣布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北京市有11.4万多户被抄家,全国上下总共约有一千万户人家被抄,散存在各地民间的珍贵字画、书刊、器皿、饰物、古籍不知有多少在火堆中消失。

那个没有神的年代,其实还是有神的,全国唯一的真神就是毛泽东,极左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一时间改名浪潮迅速波及到全国各个城市,"卫东"、"卫红"、"向东"、"向阳"等时髦革命名字“横扫千军如卷席”地普及到年轻一代。他们甚至质疑交通路口的指示灯也有路线问题,因为交通规则说明,红灯停绿灯行这也不符合左派的要求,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资产阶级,怎么能红色一出现就停止呢,怎么处处与红色作对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红灯行、黄灯停才对!

惠芳带赵彪回到了上海,却没有能够躲开对知识分子的继续劳动改造。惠芳单薄的身体日趋消瘦,单是城防劳动就已经消耗了她大部分的体力,每天收工后就是政治学习,还要带不满5岁的赵彪。但是赵彪却先倒下了,不知道是因为大风干校感染的疾病,还是回沪的不适应,赵彪到上海才一周,就持续高烧不退。

惠芳不得不请假带赵彪去校医务室,好在张医生发现小孩子已经有断续的昏迷状况,叫了救护车送地段医院。诊断结果是赵彪得了严重的肺炎,X光片显示两个肺都有感染,一个半的肺都是黑的,可能生病有一段时间了。赵彪被留在急诊观察治疗,惠芳拿了报告回学校请假,然后是发电报找赵治勋回上海。其实,此时的赵治勋已经不在北京,他被下放到开阳磷矿当电工。在赵彪脑子里,那个时候的爸爸就是几张钢笔画,盛开的野菊花,层层的盘山公路,那是赵治勋夹在寄给惠芳信中的,是画给儿子的。惠芳的电报最终由北京的化工部转到了贵州,赵治勋也离开了锻炼了几年的基层,回到了自己高中时代就背叛的大上海。

赵彪见到爸爸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看过《闪闪的红星吗》?"

想来赵治勋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很触心的,这么一个不满18岁就自愿离家走上保家卫国不归路的人,今天回一个上海还这么难,还要拜托自己的独子得肺炎!还闪闪的红心吗?赵治勋无语了。

赵治勋的日子不好过,惠芳第一眼看到丈夫,就发现他特别的瘦,瘦到拿剃须刀刮脸都刮不干净。惠芳一肚子的委屈,现在除了掉眼泪,也没啥可以抱怨的了。

可能是高烧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可能是昏迷时期对头脑的损害,赵彪自医院回家之后,却似乎是开了天眼。睡午觉的时候,时常看到屋顶上变幻出稀奇古怪的人形、人脸或一些奇怪的东西。


其中最灵异的,要算神父事件了。话说那日半夜,从来一觉睡到天亮的赵彪突然醒来。他当时的位置是睡在赵治勋和惠芳之间的,赵治勋在左靠着门,惠芳在右靠着窗,三个人头顶墙睡在一张大床上。赵彪听到家里有非常轻的声音,睁眼一看,却见一个黑衣人围着床绕着走。这黑衣人竖着高高的衣领,现在看来很像教堂里主教穿的那种,束腰的黑色长衣,还有一个很现代的连衣帽子扣住头脸,最可怕的是他手里还有一个“妈妈打毛衣用的长针”。在今天的人看来,那更像哈里波特的魔法棒!

赵彪感觉到这人口中念念有词,手里的魔法棒有规律的晃动,就是看不清这人的脸。赵彪想,是做梦吧,或者又是屋顶上的图形之类的幻觉?赵彪狠狠的掐了自己一下,很疼。赵彪很怕,但他不敢叫,因为距离太近了,大人们睡的很熟,赵治勋还在均匀地打着鼾声。现在如果赵彪惊动了这个人,可能在家人醒来前这人就把赵彪抓住了。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守护神,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像。直到今天,不少人还有在车内挂一个毛主席头像的挂件以求平安的习惯。赵彪家里的那个是毛主席的半身坐像,还是带夜光的,搁在对着床的五斗橱上。赵彪清晰的看到,每一次那个黑衣人经过,都会挡住夜光像的光亮。

se10991109x.jpg


赵彪悄悄地又使劲地用脚踢赵治勋,赵治勋开始翻身,原本有规律的鼾声变成了喃喃的抱怨。这黑衣人停下了脚步,朝赵治勋的方向看了一会儿,急步向门口走去。更鬼异的景象发生了,这黑衣人径直从门上穿了出去,不是开门走出去的!被吵醒的赵治勋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情况,还是惠芳先拉亮了床边的台灯。赵彪把刚才的事情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惠芳的第一反应是家里进了贼,军人出身的赵治勋似乎满不在乎。

此时惠芳俨然是一个作战指挥员,赵治勋就是一个清理战场的陆战队员。先查床底下,后是家具的后面,窗也都关着的,门更是锁着的。一切正常,连惠芳床边打了一半的毛衣上的针也没有少一根。这个事件对赵彪来说,记忆深刻,到底是预示些啥?小孩子也没有能力来解读。反正这个世界上还真有不能解释的东西,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知识面的开阔,赵彪因为这次灵异事件,逐步对UFO感兴趣起来。

后来在移民加拿大之后,有一些教会的朋友却坚信这是一段类似摩西的经历。在那么一个破除四旧,闭关锁国,统一服饰,没有宗教的社会,赵彪一个未接触西方教育的学前儿童,怎么能想象出西方社会人打扮的人物呢?

我们蒙上脸,因为怕见到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柴米油盐酱醋茶

小时候 你想要什么
我要一台大大蓝色的飞机
带我环游世界 到地球每一个角落
在蓝天白云中穿梭
而长大以后 我想要什么
我要一台小小红色答录机
和你一起录下 喂 我们现在不在家
蓝色变成红色因为你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一点一滴都是幸福在发芽
月儿弯弯爱的傻
有了你什么都 不差
小时候 你想要什么
带我环游世界 去地球每一个角落
给你快乐无论白天黑夜
握紧双手就算刮风下雨
我就是要你 要你待在我身边
保护你直到永远
没有一个理由
活得那么复杂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1 07:19 , Processed in 0.04193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