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0|回复: 0

读书偶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0 07: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衍波襄平 于 2012-5-20 06:13 编辑

鄙人阅书不求甚解,多是囫囵吞枣。一日读旧书,见銀樣鑞槍頭语。已经翻了过去,忽有感慨,一语五字,今非昔比,全变为简化字了。遂倒回去再看,这一看却看出了点问题。自从实行简化字后,这个短语经常见到的写法是银样蜡枪头,首先这问题出在字上。简体的字其繁体对应的字是。这样就出现了第一点不明白。
蜡是什么?在大型的字典和词典上其意基本有三:一、动植物分泌的脂质;二、蜡烛;三、象蜡一样的颜色。
那么蜡的颜色是什么色?辞源给出了淡黄如蜡一样的颜色,即蜡色为淡黄。古代有鸟名蜡觜,又名蜡嘴,李时珍描述为:其嘴或淡白如脂,或凝黄如蜡。这是说的颜色为白,的颜色为黄;文革八大样板戏之一的《智取威虎山》中有一段当时人皆熟之的黑话对白: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蜡!这也说明从古至今蜡的本色都是。我们所用的口语中也有一常用词为蜡黄,比如说一病人的面容憔悴而黄时,就用蜡黄蜡黄来形容。
那么是什么颜色?为白!因为色白、性软、有光泽且为贵重金属。比如形容月亮之明亮皎洁就使用银兔银蟾等;新华字典对银的例句中有银白色;冬天雪后屋檐下挂的冰凌自古被称为银笋,如范成大诗中有省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现代称满头白发为银发。这又说明从古至今的本色就是
白与淡黄有明显的差异,怎么会出现在一个歇后语中进行比照呢?这不合汉语的组成原则。什么是汉语的组成原则呢,其中就有对仗或称对偶,比如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再看原文发现的繁体理解有误,原文为,而非,是旁。这字什么意思,查之得此音同乃铅锡合金,今俗称为銲锡是也!再一想则惊诧不已,按简化规律简化为,如简为简化为简化为等等,那此按此简化则为,音意全非!而的繁体为,汉字早有!再查得此只减部首,成为
那么”“两字能否通假?答案为否!除去读音外,就再无相同之处!此两字不能假借,古今亦然。那么组词方面又如何?
蠟槍頭知也是自古就有,元剧中有语曰:不害您娘羞,你原来是個蠟槍頭!此用法为固定的词组,意为不好使、没能力和不中用,不是歇后语。如用于歇后语则写为銀樣鑞槍頭,简化后为银样镴枪头,意为中看不中用,这里的中看是此歇后语用的原因,不可更,王实甫的《西厢记》、曹雪琴的《红楼梦》和姚雪垠的《李自成》中都写作銀樣鑞槍頭银样镴枪头,这说明此歇后语的用字自古如此,而且只有如此写才能天衣无缝并表现出汉语的文化内涵和美感。
由此而想到孔夫子有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华美食名扬天下,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也名扬天下。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文字来载荷的,是精神食粮,也应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汉字简化和书面语的口语化却使中华民族文化变成了白开水,无滋无味。从来说到汉字简化都只提学习和记忆如何容易,但却从不讲其对中华文化的亵渎和破坏。这里面如果谈的话就又是一大堆的理由与论战,实际上那些论战都是皮毛之谈。说简化汉字从古就有,确实是那么回事。就因为古代汉字太简,所以全体使用汉字的民族先人们为此而努力,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才使汉字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完整、最科学、最严谨的文字系统之一,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简化字却想把汉字打回到原始形态,它使汉字的字义产生了诸多的歧义,从而使汉字系统变得不严谨、不科学。如果说越简越好,那回到结绳记事时期不是更为简单吗?
汉文化中有一大遗产:书面语和其作品。但与汉字简化同时进行的书面语口语化和欧语化的过程使这个书面语在大陆范围内几乎绝迹了。真正地无语之现状,却有如此多的御用文人和无知之辈为此而大唱颂歌,悲其愚昧无知,以耻为荣。不过也不尽然,如果按当时的计划,在简化字后接着推行的是汉字拼音化,如果真那样的话,汉字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就将成为古迹,那不是更愧对列祖列宗了吗?
简化字有没有优点?我说有!最主要的优点应该是这个民族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都不能再阅读哪怕是六十年以前出版的印刷物了,他们不再写先人之字,不再读先人之书,不再承继那厚重的汉民族文化了,他们只是中国人,一个背弃了祖先的新人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祖先使用了几千年丰富而完善的文字系统都觉得麻烦,那这个民族和国家还有希望吗?这样的民族是走向没落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是走向灭亡的国家。
华夏大地的读书知礼之辈历来有一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还是如此吗?我想不会了吧。
如今的风声有了太多的烟尘,雨声带着严重的污染,而读书声不再,因为没有了书面语,那抑扬顿错、字字珠玑的感觉自然全无,你还会有读的兴趣吗?
今日之家事经过了文革,“大义灭亲”无处不在,一个孩政策使家庭面临破落和困境,心存“烦躁”,天下事与己并不切身,但参照人家看看自家,那“不厚”的家族竟能有几十亿美元在国外,怎不自惭?曾在电影中见到的一九四九年以前贴于所有公共场所的“莫谈国事”之字样如今现于各种网络论坛中,谁允许你“关心”国事?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时就曾有人断言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如今看来真是此言不虚,只是当我们认识到这点时,其代价太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加国新天地论坛

GMT-4, 2024-11-21 07:13 , Processed in 0.0356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